<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鏡試駕/進化鴨霸王!TOYOTA GR Yaris 1.6

記者|鏡週刊

小改款GR Yaris第一眼看起來其實還是那副熟悉的模樣:爆龜寬體、肌肉線條、BBS鍛造輪圈,加上那一臉凶狠的進氣壩。但其實已把氣動設計、拆裝效率與熱控邏輯都微調得更競技。

TOYOTA GR Yaris 1.6技術規格

長寬高:3,995mm x 1,805mm x1,455mm

軸  距:2,560mm

整備重量:1,305kg

動力:1.6升L3渦輪增壓汽油引擎

最大馬力:280hp/6,500rpm

最大扭力:39.8kgm/3,250~4,600rpm

驅動方式:四輪驅動

標配售價:205萬元

雖說外型乍看與改款前大致相同,但實際上,從保桿結構到氣壩開口,處處都是「實戰用途」導向。前保桿改為三片模組化設計,受損時可局部更換以減少維修時間與成本;霧燈取消,開口位置改為配置副水箱冷卻器(手排車型),未來若導入自排版本,將預留空間供 ATF 冷卻器安裝;原本的塑膠蜂巢進氣網罩也改為金屬材質,耐久度明顯提升。

LED大燈組與小改款前相同。

LED大燈組與小改款前相同。

GR銘牌驗明正身。

GR銘牌驗明正身。

碳纖維車頂助攻,車重壓縮至1,305公斤。

碳纖維車頂助攻,車重壓縮至1,305公斤。

紅卡鉗+BBS鍛造鋁圈,搭配米其林PS4S應付日常綽綽有餘。

紅卡鉗+BBS鍛造鋁圈,搭配米其林PS4S應付日常綽綽有餘。

尾燈改為貫穿式設計,燈組整合性更高也利於改裝自由度。

尾燈改為貫穿式設計,燈組整合性更高也利於改裝自由度。

尾燈改為貫穿式設計,燈組整合性更高也利於改裝自由度。

尾燈改為貫穿式設計,燈組整合性更高也利於改裝自由度。

後輪的爆龜更顯殺氣。

後輪的爆龜更顯殺氣。

車尾雖無TOYOTA廠徽,GR-Four與GR Yaris銘牌已足以彰顯身份。

車尾雖無TOYOTA廠徽,GR-Four與GR Yaris銘牌已足以彰顯身份。

車尾雖無TOYOTA廠徽,GR-Four與GR Yaris銘牌已足以彰顯身份。

車尾雖無TOYOTA廠徽,GR-Four與GR Yaris銘牌已足以彰顯身份。

車尾雖無TOYOTA廠徽,GR-Four與GR Yaris銘牌已足以彰顯身份。

車尾雖無TOYOTA廠徽,GR-Four與GR Yaris銘牌已足以彰顯身份。

後輪的爆龜更顯殺氣。

後輪的爆龜更顯殺氣。

最具話題性的,莫過於中冷器加入了水噴射系統。這可不是花拳繡腿,而是來自長時間賽事中解決熱浸效應的工程經驗,水箱則設於行李廂底部,需定期檢查與補充。車尾也有所調整。第三煞車燈與倒車燈改為集中配置於尾門中央貫穿飾板內,未來若更換尾翼,佈線與法規配合就不再是一場電工考試。

取消LED前霧燈改裝冷卻套件,中冷器導入水噴射系統強化降溫效果。

取消LED前霧燈改裝冷卻套件,中冷器導入水噴射系統強化降溫效果。

取消LED前霧燈改裝冷卻套件,中冷器導入水噴射系統強化降溫效果。

取消LED前霧燈改裝冷卻套件,中冷器導入水噴射系統強化降溫效果。

座艙結構徹底重新設計,中控台全面偏向駕駛側傾斜15度,搭配排檔座升高與排檔行程縮短,讓一連串換檔、模式切換與手煞操作都更就手。儀錶板高度則下修50mm,配合後視鏡上移與座椅下調25mm,帶來更開闊的視野。這些調整都來自參與日本超耐久與全日本拉力賽的車手回饋,優先考量駕駛者在激烈操駕時的穩定性與操作效率。

L型飾板整合駕駛操作區,原廠強調720mm內皆可就手操作。

L型飾板整合駕駛操作區,原廠強調720mm內皆可就手操作。

GR啟動鍵與警示燈並列設計,營造濃厚賽車風格。

GR啟動鍵與警示燈並列設計,營造濃厚賽車風格。

方向盤左側配置Water Spray中冷水噴鍵,操控細節強化賽道實用性。

方向盤左側配置Water Spray中冷水噴鍵,操控細節強化賽道實用性。

小空間也有雙區恆溫空調,實體按鍵操作直覺便利。

小空間也有雙區恆溫空調,實體按鍵操作直覺便利。

新增Drive Mode模式,搭配更新後的GR-Four扭力分配選項。

新增Drive Mode模式,搭配更新後的GR-Four扭力分配選項。

三幅真皮方向盤延續舊款設計。

三幅真皮方向盤延續舊款設計。

三幅真皮方向盤延續舊款設計。

三幅真皮方向盤延續舊款設計。

升級TSS 3.0輔助系統,Level 2功能更細膩也更適合長途使用。

升級TSS 3.0輔助系統,Level 2功能更細膩也更適合長途使用。

GR麂皮跑車座椅具高包覆性與止滑效果,並以手動調整維持輕量化。

GR麂皮跑車座椅具高包覆性與止滑效果,並以手動調整維持輕量化。

GR麂皮跑車座椅具高包覆性與止滑效果,並以手動調整維持輕量化。

GR麂皮跑車座椅具高包覆性與止滑效果,並以手動調整維持輕量化。

雙門設定限制後座空間,頭部稍顯壓迫,中間設簡易置物凹槽。

雙門設定限制後座空間,頭部稍顯壓迫,中間設簡易置物凹槽。

數位儀表也升級為12.3吋全液晶介面,支援即時顯示渦輪壓力、驅動力分布、檔位與油門輸出等資訊,駕駛模式改變時,圖形介面也會同步調整風格。雖然中央主機仍維持7吋規格,畫質與邏輯與主流系統有段落差,但無線 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 的導入讓日常使用便利不少。副駕空間雖小,但開放式儲物槽與USB-C插孔至少證明,這輛車並沒打算把右座乘客完全視為多餘。

傳統雙環儀表退場,換上GR專屬12.3吋全數位顯示儀表。

傳統雙環儀表退場,換上GR專屬12.3吋全數位顯示儀表。

傳統雙環儀表退場,換上GR專屬12.3吋全數位顯示儀表。

傳統雙環儀表退場,換上GR專屬12.3吋全數位顯示儀表。

保留7吋中控螢幕,升級無線連結與新增基本倒車顯影功能。

保留7吋中控螢幕,升級無線連結與新增基本倒車顯影功能。

搭載的G16E-GTS引擎維持1.6升三缸渦輪配置,最大馬力從261匹增至280匹,峰值扭力來到39.8kgm,且集中在3,250~4,600rpm轉速區間。這顆引擎本就擁有缸內直噴、輕量化鍛造活塞與氣冷中冷器等技術,這次新增水噴系統明確提升長時間高轉耐熱表現,尤其對反覆上下坡的山路與封閉賽道環境尤為重要。電瓶移至尾廂,則是為了最佳化重量分布,讓轉向更精準,穩定性提升。

GR-Four四驅強化回饋與循跡,懸吊剛性與差速器同步升級。

懸吊方面依舊為前麥花臣、後雙A臂設計,但阻尼調校、彈簧剛性與底盤焊接點均有強化,搭配Torsen LSD限滑差速器與GR-Four電控四驅系統,讓轉向回饋與出彎循跡性均有提升。GR-Four模式切換邏輯從前代的Normal/Sport/Track改為Normal/Gravel/Track,扭力分配也因應不同路況微調;Track模式下可自動切換為30:70或60:40,能兼顧穩定性與靈活性。

小改款GR Yaris行路更穩定,補油系統與齒比調整帶來順暢加速與操控手感。

實際駕駛上路,小改款GR Yaris的整體節奏比起前代更「沉穩而有張力」。在一般市區行駛時,離合器的銜接點清晰、起步容易控制,iMT自動補油系統在降檔補轉的表現穩定,有效減少引擎煞車時的突兀感。2至4檔齒比緊湊,動力銜接順暢,尤其在中速山路段,維持3,000~5,000rpm轉速區間就能感受到強勁推力。方向盤轉向雖為電子輔助,但阻尼設定仍保有機械手感,特別是在進彎時能明確掌握前輪循跡情況。

G16E-GTS 1.6升三缸渦輪引擎動力升級至280ps/39.8kgm,雖非日規304ps版本,動力依然充沛有感。

G16E-GTS 1.6升三缸渦輪引擎動力升級至280ps/39.8kgm,雖非日規304ps版本,動力依然充沛有感。

搭載iMT自動補油功能,新手也能輕鬆享受手排駕馭樂趣。

搭載iMT自動補油功能,新手也能輕鬆享受手排駕馭樂趣。

搭載iMT自動補油功能,新手也能輕鬆享受手排駕馭樂趣。

搭載iMT自動補油功能,新手也能輕鬆享受手排駕馭樂趣。

搭載iMT自動補油功能,新手也能輕鬆享受手排駕馭樂趣。

搭載iMT自動補油功能,新手也能輕鬆享受手排駕馭樂趣。

新增NACA導風管與冷卻套件,大幅強化高負載下的散熱效率。

新增NACA導風管與冷卻套件,大幅強化高負載下的散熱效率。

後廂底板下設置電瓶與水噴桶,取消備胎改附補胎劑與打氣機。

後廂底板下設置電瓶與水噴桶,取消備胎改附補胎劑與打氣機。

後廂空間中規中矩,椅背放平可裝下四顆18吋鋁圈。

後廂空間中規中矩,椅背放平可裝下四顆18吋鋁圈。

Track 模式下,後軸出力更為積極,車尾略帶滑動但可控,能利用油門修正路線、強化彎中指向。Gravel 模式則適合在抓地力稍弱的濕滑地面使用,前後配重與扭力分配接近50:50,動態趨於中性。過程中不會感受到爆烈的衝擊感,更像是一台由經驗老道的工程團隊細心調校出的「手感車」,在提供穩定支撐的同時,也保留足夠自由讓駕駛發揮。

小改款GR Yaris依然維持硬派個性:後座狹窄、隔音幾無、內裝陽春。卻用純粹手排、四驅系統與真實駕馭回饋,讓熱血派感車主受到機械仍可被人操控的樂趣。

當許多車在數據、舒適與科技之間尋求平衡,小改款 GR Yaris 明確地表達了她的立場:這是一部致力維持車與人之間精準連結的機械。如果這樣的設計理念終將走向稀少,那麼她的存在,就更顯得珍貴而值得被記住。

專家心得
《SanjiNoir》主編 黑侍

本格救贖

或許對許多人來說,GR Yaris也就是暴力鴨在這時代就宛若一款逆天而行的座駕,畢竟手打腳踹早已成為往事,三門掀背更是稀世傳奇。然而集結這於一身並在短軸身形上賦予四驅和剽悍性能的這款本格派座駕,或許更像是為傳統玩家抒發內心吶喊而生的作品,並且在小改款後再次強化駕駛導向,從儀表板到座椅位置都錙銖必較一般重新設定,為的就是要讓每位坐上暴力鴨的駕駛人玩得開心並且激發熱血內心,並成為所有活過車壇黃金年代的車迷玩家的最後救贖。

★同場加映★

掀背性能車兼具輕巧車身與強悍輸出,重心低、操控靈活,是城市道路與蜿蜒山路之間都能暢快奔馳的機械玩具。她不像超跑高不可攀,卻能在日常中滿足駕駛對節奏、反應與機械感的真實渴望。

VOLKSWAGEN Golf R Black Edition

將動力提升至 333hp、42.8kgm 扭力,0-100km/h 僅需 4.6 秒,搭載 R Performance 扭力分配系統與主動式四驅,操控靈活且穩定。配備 R 專屬懸吊、煞車與四出尾管,內裝具備 R 專屬方向盤與賽道模式鍵,全面展現鋼砲之王的剽悍戰力。標配售價:207.8萬元。

MINI Hatch John Cooper Works

採用 TwinPower Turbo 四缸引擎,擁有 231 匹馬力與 0-100km/h 加速 6.1 秒的實力,帶來瞬間爆發的駕馭快感。搭配專屬運動化懸吊與高效制動系統,無論街道或山路,皆能精準掌控,釋放純正賽道基因。標配售價:210萬元。

相關文章

【Racing Focus】輪胎尖叫、引擎咆哮!全民都能參與的TOYOTA GAZOO Racing Corolla Cup,你還不進場?

Racing Focus/這才叫賽車文化起飛!TOYOTA GAZOO Racing Corolla Cup 2025在台中點火!!

海外車訊/台灣今年或不引進?TOYOTA RAV4六代全球首發,DC快充 + 100km 純電續航全到位

更新時間 2025.07.29 03:00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