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以藝術為職業,又把自己生活融入作品,KIRARA曾認為推動LGBTQIA+人權似是命中註定的責任。(翻攝KIRARA官網)

獨家專訪/不只是跨性別邊緣者 韓國電子音樂家KIRARA:一直在奮戰

記者|鏡週刊

下週將造訪位於台北南港「光球音樂祭」的KIRARA,日前接受本刊獨家文字專訪,道出身為跨性別者在韓國當地生存的邊緣經驗,以及如何從自我出發、成為真正能夠談論社會本身的藝術家的成長歷程。

KIRARA今年受邀專訪在台北市南港舉辦的「光球音樂祭」。(光球音樂祭提供)

在KIRARA的第4張專輯《4》以前,她透露自己慣用明亮的聲音,掩蓋黑暗的敘事內容,成為一種獨有的諷刺與黑色幽默。身處對LGBTQIA+議題大抵保守的韓國,曾讓KIRARA去年接受當地媒體訪問時,坦言特別在狀況不好的日子,會開始懷疑跨性別的身分,是否讓音樂生涯更困難,覺得自己是社會中不該存在的人。

那張2021年發行的專輯,正是探討上述的社會邊緣經驗。也從那之後,KIRARA希望創作能夠不再拐彎抹角,作品意圖與最終呈現完全一致;她覺得她做到了,而且過程得以純粹享受快樂。透過音樂探索如何在韓國社會中定位自己,不斷思索、掙扎,包括KIRARA過去個人的焦慮,以及期許未來不只自我,也能真正談論世上各種議題,「那或許才是一種更有意義的成長。」

能以坦率而堅定的態度談論跨性別的權益,KIRARA因此在韓國被視為跨性別社群的倡議者,有時甚至被當作行動本身的象徵。她花了很多力氣,讓原本羞愧的生命看起來有尊嚴,勇敢談論人權;一直奮戰、也一直在挫敗中掙扎,總是在努力證明什麼。

KIRARA:「韓國有句話叫『韓國人是恨之民族』,意思是我們總背負著一種難以釋懷的悲傷。也許就是因為這樣的歷史背景,加上現在的社會條件,讓很多韓國的女性主義者與酷兒群體總是活在一種憤怒的狀態中。」這次受邀前來台灣「光球音樂祭」,也讓KIRARA覺得鄰近地方如果真的比較快樂,那樣的存在對她來說就是一種希望,這次的音樂祭也就像是偷窺那種可能性的機會。

常聽到像NET GALA等韓國的朋友們提到5/17「光球音樂祭」的主辦人Sonia Calico,KIRARA非常好奇她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於是很想參加這場活動。KIRARA說:「除了草東沒有派對之外,我對當代台灣的音樂人其實了解不多。也正因如此,我非常期待能在這趟旅程中,好好觀察、學習、並感受。」

相關文章

「女神教練」真面目曝光!瑞莎自曝在家是黑臉媽媽 小選手母親節送「濃妝大禮」笑翻全場

感情世界精彩 遇見幸福前李千娜一度被傷透心

Holiday Case手提箱復古得好時髦 RIMOWA自資料庫中尋找靈感

更新時間 2025.05.10 20:00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