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有科學家發現,生活在車諾比核災區的流浪狗群產生基因變異。(示意圖,pixabay)

車諾比核災區「狗群基因突變」 科學家:對輻射先天免疫

記者|鏡週刊

綜合外媒報導,哥倫比亞大學環境衛生科學家克萊曼(Norman J. Kleiman)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車諾比核災區的流浪狗因長期暴露於輻射及有毒物質,其基因出現顯著變化。

研究指出,科學家分析了生活於車諾比禁區(CEZ)的116隻流浪狗的血液樣本,並比對禁區內外的狗群基因組,發現這些流浪狗基因中出現近400個「離群基因座」(outlier loci),這些基因與適應有毒環境的能力有密切關聯。

研究顯示,生活在核電廠周圍的狗群可分為兩個基因群體,雖然遺傳結構有所差異,但皆展現出強大的環境適應能力。科學家推測,這些狗群可能是當年居民撤離時遺留的寵物及其後代。牠們的基因變異說明,這些動物已經適應了長期暴露於劇毒環境中,也解釋了牠們為何能在禁區內繼續生存和繁衍。

克萊曼教授表示,研究這些狗群的遺傳與健康變化,不僅有助於深入理解極端環境如何影響生物,還可能為人類提供應對輻射及毒性暴露的解決方案。這項研究成果於2023年3月發表於《犬類醫學與遺傳學》(Canine Medicine and Genetics)期刊。

此外,車諾比核災區內不僅狗群基因發生突變,過去研究也發現當地樹蛙的皮膚顏色從綠色變為黑色以中和輻射,狼群則展現出對癌症的抵抗力。這些現象顯示,極端環境正在重塑動植物的基因,為科學研究帶來新契機。

相關文章

代表國會出訪盧森堡「裴洛西意外受傷」 緊急送醫治療

郭彥均自曝「曾被騙走東區公寓頭期款」 轟台灣詐騙罰太輕

今晨低溫9.9度「越晚越冷」 專家預測:下週末有較強冷空氣報到

更新時間 2024.12.16 11:40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