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長李遠致詞時,特別以他剛參加第62屆金馬獎後的心情「只有臺灣做得到」,呼應今年亞洲新媒體高峰會的主題「韌性‧突圍」。李遠指出,62屆的金馬獎,從很長的一段時間臺上得獎者多是中國、香港的團隊,臺灣也經歷追趕著韓國或其他國家不斷地超越的年代,但臺灣靠著最民主自由的制度、包容的心態及科技的領先,近年不管是電影、電視等文化內容都逐漸展現實力。李遠期盼,在所有內容產業的合作及集思廣益下,帶著「IP」、「AI」、「INNOVATION」3個I,以及「跨域」、「跨界」、「跨國」3個跨,走出臺灣的未來。
NMEA理事長暨台灣大哥大新媒體事業副總經理李芃君強調,亞洲新媒體高峰會的核心價值在於跨域合作與產業連結,從論壇的交流啟發新的方向,串連彼此合作與創新,找到下一波成長的突破口!
第一場關鍵趨勢對談「從合製、跨界投資韌性迎戰全球影視變局」,LINE與LINE TV董事長陳立人邀請講者從紀錄片、劇情內容、IP 開發與多平台策略分享觀點。《造山者-世紀的賭注》製片人蔣顯斌指出,疫情後全球紀錄片觀看量激增,觀眾透過串流平台接觸大量國際優質紀錄片,形成「非虛構內容啟蒙」,華語與台灣紀錄片將可趁此機遇站上國際。瀚草文創董事長湯昇榮以YouTube 與 AI 漫畫為例,強調必須在「可控成本」下不斷嘗試,才能找到成功模式。柒拾陸號原子董事總經理楊志光表示,市場不該只以語系區域切割,建議先尋求資源之所在,再去尋求市場。
文策院院長王敏惠指出,台灣文創產業資本規模在台幣500萬元以下佔比高達86%以上,營運方式多為「專案型製作」,營收與獲利皆不穩定,如要提升內容產業的韌性,需從策略、營運與財務三方面著手。肖楠資本與烏杉資本董事長謝孟恭認為,因為內容產業變化快速且難以預測,投資團隊更要勇於嘗試。像他著重的遊戲產業重視「好玩性」,並非一昧追求技術與視覺效果。即將上櫃的能率亞洲資本總經理游智元,以永續型創投公司的模式,投入長期的視野與耐心來看待獲利模式不穩定的文創產業。
YouTube大中華區策略合作夥伴經理Castle Yen指出,全球每日有10億小時以上的YouTube影片是透過大螢幕在客廳觀賞的,而中文類節目更是近50%是用電視節目觀看。而台灣的每人每日電視觀看總時數已高達3小時,更以每年10%遞增。從上數據可知,精緻、適合家人朋友共賞的長影音將是大螢幕觀看的未來需求。台灣現象級 YouTube節目《中文怪物》共締造1900萬次以上觀看,遠超出YouTuber 酷Ku當初設定的單集百萬點閱。酷發現,《中文怪物》的知名度已經超越頻道「酷的夢Ku’s Dream」,證明YouTuber也要經營IP的重要性。酷也號召更多YouTuber願意拍攝中大型企劃,他強調先有作品才有投資。他也笑說,不要再問《中文怪物》何時會有第二季,畢竟拍攝壓力太大,他希望與更多製作公司交流,先從中型企劃來累積更多製作經驗。
《2025亞洲新媒體高峰會》第一日開幕吸引超過一千人次到現場參與,第二日精彩議程包含亞洲串流市場觀察、微短劇興起、電競粉絲經營等,可以透過LINE TODAY、LINE TV線上觀看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