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鏡電視以《侯硐奇譚》與《第九十三封信之後》兩作品入圍第62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短片」。

鏡電視首度入圍金馬獎 兩作品雙入圍「最佳紀錄短片」

記者|林妏緹

《侯硐奇譚》由導演宋承穎、胡清雅共同製作,本片在今年奪下第47屆金穗獎評審團特別獎,並入圍日本第39屆Image Forum實驗影展,以及2025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亞洲千波萬波」單元,如今再入圍金馬獎,可謂風光無限。作品內容蒐羅十餘則侯硐的異事奇聞,橫跨日本殖民、戰後礦業繁榮及現代保存文史的時代脈絡,藉由報導、死亡報告、錄像與礦業廢墟影像,交織出專屬於侯硐的故事。

《侯硐奇譚》入圍金馬獎,兩位導演在得知消息後深受感動。導演胡清雅表示,商業電視台能以紀錄短片入圍金馬實屬不易,他衷心感謝鏡電視所有長官與同事的支持與努力,讓創作得以誕生;也特別感謝侯硐礦工文史館每一位礦工們,「是他們拒絕被遺忘,堅持述說侯硐的故事,才有《侯硐奇譚》。」胡清雅並提到,「入圍即是肯定,期待鏡電視另一種注目繼續發光,創下更多紀錄。」導演宋承穎則以「除了感謝還是感謝」表達心情,他感謝文史館礦工們以自己的方式努力記憶,不僅記住過去,也記住彼此,「謝謝他們執念的純粹,也謝謝為這部片付出的所有人。願我們記得過去,記得彼此。」

《侯硐奇譚》作品內容蒐羅十餘則侯硐的異事奇聞。

《第九十三封信之後》由導演林佑恩、劉燕美製作,記錄主角亭瑩在取得博士學位當年確診腦瘤,術後長年承受頭痛、癲癇與肢體僵硬折磨,歷經四年無效的醫療後,向瑞士安樂死機構寄出求助信。透過九十多封書信往返,她探索通往安樂死的道路;然而,面對家人深厚的愛與二十多年感情的伴侶,她陷入愛與病痛交錯的抉擇。

《第九十三封信之後》入圍金馬獎,兩位導演表達由衷感謝。導演林佑恩回應說:「感謝,所有的榮耀都歸給亭瑩與她的家人們。」導演劉燕美則提到,本片的主角吳亭瑩是一位極為勇敢的女性,「若不是她孤軍奮戰,持續與瑞士溝通安樂死,歷經兩年多才取得資格,也不會有這支影片的存在。」她表示亭瑩希望能透過影像紀錄,讓更多人理解病痛者的處境,進而推動台灣安樂死合法化,她同時也感謝亭瑩的家人與男友,願意讓鏡頭真實紀錄他們的生活。

《第九十三封信之後》記錄主角透過九十多封書信往返,探索通往安樂死的道路。

鏡電視持續累積人文紀實影像創作能量,首次入圍金馬獎,展現其紀錄片製作的深度與多元視野。

(本文為涉己新聞)

更新時間 2025.10.02 10:33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