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英國皇家海軍威爾斯親王號結束與美日的演習後進入橫濱港(英國國防部)

「軍傳媒」從黑海到印太,大國競逐下的海權消長

記者|軍傳媒

2022年4月,烏克蘭利用無人機導引反艦飛彈,突襲及陳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隨後烏克蘭多次利用自製海上無人艇與空中無人機,對塞瓦斯托波爾港口與俄國軍艦展開遠程襲擊,甚至損傷其在乾塢修理的潛艦,創下二戰以來交戰雙方首度擊毀潛艦的例子,也進一步迫使俄方將部分艦艇後撤至諾沃羅西斯克,降低其在黑海的行動自由,最後甚至完全撤出黑海;這不僅是俄軍的戰略與士氣重大挫折,也顯示出現代戰爭中反艦飛彈與無人機、無人艇協同作戰的威力。

黑海由於地理環境特殊,是連結歐洲、中東與高加索的戰略節點。俄羅斯若失去主導權,不僅會削弱其在敘利亞、地中海東部的戰略投射,也會影響其透過海運維持的經濟與能源出口,反之烏克蘭則可以維持其經濟命脈農產品的出口,一消一漲影響巨大。烏克蘭藉由不對稱戰力與西方支援,展現了小國在海上戰場制衡大國的可能性,這種「去中心化」的海權消長,成為全球戰略界觀察的重要案例。

英美日聯合軍演與印太戰略收斂

黑海戰爭的經驗,也讓美國及其盟友更清楚認識到海上控制的重要性。英國皇家海軍派出「Carrier Strike Group 25」,由HMS Prince of Wales航空母艦為核心旗艦,一路經過印度洋抵達太平洋進行跨洋部署。隨著中國解放軍海軍實力增加以及表現出來的侵略性,印太地區美日英澳等國紛紛加強聯合演訓, 2025年8月舉行的「Operation HIGHMAST(高桅行動)」軍演,美國、英國與日本在北菲律賓海與西太平洋海域進行大規模演練,焦點正是海空聯合作戰與航空母艦打擊群防護。這次大規模演習除了象徵英國「全球化海權」政策重返印太、美國則透過航空母艦與兩棲突擊艦展示維持第一島鏈安全的決心;日本海上自衛隊則在憲法與政策逐步鬆動下,提升與盟友的協同作戰能力,也是首次改裝完成的加賀號參與共同起降F-35B演習,這些演習並非單純技術交流,而是政治訊號的釋放,表明盟友國家維持印太安全的決心。

全文連結請按此參閱「軍傳媒」從黑海到印太,大國競逐下的海權消長

更新時間 2025.09.10 07:00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