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Podcast 在台灣還是小眾玩意;如今,它已悄悄融入日常,甚至被主流獎項寫進歷史。這五年的變化,從數據到制度,構成一幅有趣的聲音地圖。
從「元年」到穩定發展:使用者與創作者都成熟了
2020 年可以被稱為台灣的 Podcast 元年,因為有近七成節目在那一年誕生[1]。供給端快速擴張,創作者平均產出已達 40 集以上。需求端同樣不落人後,文策院調查顯示,15–69 歲族群中有四分之三知道 Podcast,「重度聽眾」(每天收聽超過兩小時)比例五年間從 10% 升至約 15%[2]。都市通勤族是最大閱聽眾,高峰時段落在早上七八點與夜晚九到十點,女性略多於男性。
行動裝置讓聲音內容伴隨日常:七成以上用手機收聽,六成以上是在大眾運輸上邊移動邊聽,符合「雙工處理」的生活節奏[3]。這種使用習慣,也推動了後續節目長度與形式的調整。
內容趨勢:短、聚焦、知識型穩居長青
面對短影音時代的注意力稀缺,Podcast 也縮短腳步。2023 年平均單集長度降至 25 分鐘,三成節目甚至在 10 分鐘內[4]。知識型與實用主題最受歡迎,商業、新聞、教育、歷史、社會文化長期霸榜。創作者用更高的資訊密度、剪輯節奏來搶奪移動中、零碎時間的耳朵。
平台與技術:YouTube 急起直追、AI 加速生產
Apple Podcasts 長年是主要收聽管道,但近年 YouTube/YouTube Music 快速崛起[5],甚至成為部分族群的第一入口。這意味著「聲音×影像」混合播放成為常態,製作端需要同時考慮畫面腳本與視覺呈現,而不是事後隨便包裝上架。
技術上,AI 工具已滲入流程:自動轉錄、摘要、動態廣告投放(DAI)讓製作和商業化效率倍增[6]。2025 年產業預測也指出,Video Podcast 和 AI 是下一波成長動能。
錢從哪來:贊助、DAI、委製多軌並進
Podcast 的商業化模式已經走過單一的「斗內」階段。2023 年平均每筆贊助超過 500 元[7],且集中在社會文化、歷史、喜劇等品類。更重要的是,廣告主開始大量採用動態廣告,2024 年上半年 DAI 交易額年增逾一倍半,訂閱收入成長更快[8],許多獨立節目靠會員方案穩定現金流。
品牌合作型態也升級:從簡單口播變成委製節目、深度專訪,金融業、政府單位和快速消費品牌都是大客戶。金融機構看重 Podcast 長敘事適合講複雜議題,公部門則把它當成觸及年輕都會族的新管道。
新聞獎項背書:專業新聞 Podcast 脫穎而出
數據之外,另一個觀察切面是專業獎項。卓越新聞獎自 2021 年增設 Podcast 獎,《報導者》的《The Real Story》三度奪獎[9],題材涵蓋移工家庭、外籍漁工人權、深山社群等;2022 年則由 ETtoday《我在案發現場》勝出。評審青睞的,是縝密田調、多聲部訪談、搭配聲景的長幅敘事。
曾虛白新聞獎的「音頻類」多年肯定公共電台、教育廣播、漁業電台的作品,題材橫跨公共安全、勞動、環境治理,並設立能源氣候特別獎鼓勵環境議題[10]。這顯示聲音媒介在現場感和公共議題的天然優勢。
2024 年廣播節目金鐘獎首度把 Podcast 納入獎項,從生活風格到兒少、藝文都有,讓 Podcast 與廣播並列[11],這是制度化承認的里程碑,也意味產業鏈、品牌投放將更積極。
信任與法尊合規:專業護城河
隨著商業化加速,法規紅線必須注意。公平交易委員會 2023 年修正《網路廣告案件處理原則》,要求網紅、Podcaster 涉及廣告合作時清楚揭露,否則廣告主與薦證者須負連帶責任[12]。對節目來說,透明揭露、保存證據、避免療效浮誇,已是基本要求。
有趣的是,本地研究也證實,Podcast 的廣告效果往往來自「擬社會互動」[13]:聽眾對主持人的信任與陪伴感,比單純的態度同質性更能轉換購買[14]。這也提醒品牌,在推出podcast節目時,除了議題內容外,更應該長期耕耘主持人的人格特質。
下一階段:影像、AI、信任的三角平衡
回顧五年,Podcast 已從爆炸成長走向穩定發展狀態。閱聽眾在都市移動中養成聽的習慣;內容短而聚焦,知識型長青;商業化從斗內進化為 DAI+委製;平台則是 Apple 穩、YouTube 快速追趕。
下一個五年,競爭將落在三角平衡:誰能同時兼顧影像化播出、AI 生產力與信任法尊與合規,誰才能在穩定操控市場擴張。對新聞與專題製作者來說,挑戰是如何用聲音講好艱難的議題,並在 20–30 分鐘的「移動友善」長度抓住耳朵;對品牌來說,則是如何在信任關係中講出好聽的故事。
Podcast 不再只是潮流,而是媒體日常。當耳朵已經被養大,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更多節目,而是更好的系統:更專業的製作、更清楚的法尊、更聰明的商業化。這也是台灣聲音產業邁向成熟的關鍵。
[1]SoundOn《2023 年度聲音經濟報告》:68% 節目於 2020 推出首集。https://www.soundon.fm/2023-data-report
[2] TAICCA《文化內容消費趨勢》2023。https://www.taicca.tw/files/book/1730370950670.pdf
[3] Firstory《2024 上半年聲音經濟報告》聽眾行為調查。https://firstory.me/zh/news/blog/2024-h1-podcast-report
[4] SoundOn 平台節目長度統計。https://www.soundon.fm/2023-data-report
[5] https://www.soundon.fm/2023-data-report
[6] Firstory、產業觀察:Video Podcast 與 AI 為成長動能。https://firstory.me/zh/news/podcast-report
[7] SoundOn 贊助金額年度報告。https://www.soundon.fm/2023-data-report
[8] https://firstory.me/zh/news/blog/2024-h1-podcast-report
[9] 卓越新聞獎 2021–2024 得獎名單。https://feja.org.tw/29882/
[10] 曾虛白新聞獎歷屆音頻類得獎資料。https://www.cna.com.tw/project/thp_award/guideline_2025.html
[11] 第59屆廣播金鐘獎增設 Podcast 類。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43092
[12] 公平交易委員會《網路廣告案件處理原則》2023 修正案。https://www.ftc.gov.tw/internet/main/doc/docDetail.aspx?uid=165&docid=12231&mid=165
[13] 擬社會互動是指閱聽人雖然與媒體人物並無真實往來,卻因長期接觸而產生如同朋友般的情感連結與互動感。
[14] 國內碩博士論文,擬社會互動與 Podcast 廣告效果之研究。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s=id=%22111NTB05121002%22.&searchmode=ba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