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朝小野大僵局 牽動美中台1/大罷免失利內閣需總辭?綠委:應考量未來政局發展

記者|吳洛瑩、彭乙洲

總統官邸的紅色大門,大罷免投票後的週日早上,一片靜悄悄。只是外界對於大罷免失利,卓內閣是否需要改組,已經討論四起。贏了不一定有理由,但敗了各方情緒要找出口。媒體人周玉蔻馬上點評,普發一萬元現金是重要失敗原因。卓揆當時說內心交戰的猶疑,是不是成了反罷攻防破口?

民進黨秘書長 林右昌(7/26):「普發現金絕對是在最後投票之前,影響投票很重要的議題。的確也很多人受到影響,這是我想不容質疑的。」綠營政治責任到底誰該負責?這番話難道是秘書長把罷免失利責任推向卓院長?引起部分綠營人士不滿。

面對眼前困局,黨內確實有改變聲音。經濟部長郭智輝、衛福部長邱泰源,因為爭議頻傳,也被內外點名應該下台。立委(民)鍾佳濱:「職務如果調整,並不是視為對過去責任的檢討,而應該是視為對未來政局重新開展的布局。」除此之外,民進黨跟罷團公民團體的距離,到底該要如何拿捏?資深媒體人 矢板明夫:「不管卓榮泰院長、林右昌院長(秘書長),其實他們對這個罷團,對這次罷免運動,他們涉入都並不是很深,他們到最後都有點扭扭捏捏的。」

罷團代表人物曹興誠,選後一早突然發文,說823的罷免,「勸大家放下,讓民進黨去努力吧,那是藍綠對決的仗,我們打不起。」是否代表接下來的戰場,不再參加?反共護台聯盟發起人 曹興誠(7/26):「志工的力量拼不過藍營基本盤的動員。」面對朝小野大,加上罷團公民力量,政治不單是比人數,更考驗平衡妥協的藝術。

更新時間 2025.07.27 12:49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