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真有降溫趨勢嗎?企業恐怕還沒感受到。美國磁鐵新創公司執行長Jonathan Rowntree:「我們預期(中國稀土)供應會恢復,但情況不可能一夜之間改善,可能要好幾個月」。
稀土問題還沒完全解決,又開闢另一條新戰線,中國商務部15號公告,限制8項電動車電池製造技術出口,包括製作電池正極材料以及提煉鋰的關鍵技術等等,形同反手對歐美鋰電池供應鏈鎖喉。
汽車產業專家Michael Dunne:「比亞迪現在的規模已經超車日產,也超越本田和福特,他們有規模優勢,而且研發出全球最優秀的電池之一」。外界認為,中國有意利用電動車電池技術優勢作為交涉籌碼,但美方也在醞釀反制,《彭博》18號揭露,美國商務部初步裁定,將對中國進口的關鍵電池原料石墨加徵93.5%的反傾銷稅。
美國銀行大宗商品策略師Michael Widmer:「當我們談到石墨,其實主要用途是電動車電池中的負極材料目前中國以外的石墨供應鏈正在逐步發展中」。
疊加先前的稅率,中國石墨輸往美國的關稅將達到160%,去年美國進口近18萬公噸石墨,其中約3分之2都來自中國,一旦再對中國石墨開刀,車用電池材料成本勢必大幅增加,無疑對特斯拉等電動車廠帶來更大壓力,但為了不再過度依賴中國,恐怕只能出重拳應對。
鏡新聞已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