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間位在高雄的電池超級工廠是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超跑夢」的關鍵核心,地點就在高雄小港,前身是台泥紙廠的起家厝。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新能源是支撐台泥的蛻變,其中的脫胎換骨,撐起了一個全新台泥的第四隻腳」。
全台首座超級電池工廠2021年動土,兩年後開始量產,現階段年產能達1.8GW,相當於2萬4千輛電動車所需的長程電池量,主打高階高容量、還有高充放電功率的Molicel鋰電池,主要應用在千萬級電動超跑和航太科技,鎖定頂端客戶。
張安平:「今年的我們看起來,經營的結果不見的會比去年更理想」。五月股東會上,張安平主動向股東低頭致歉,坦言還沒能從電池業務中開始賺錢,目前每月出貨7到800萬顆電池,與實際產能2千萬顆有極大落差,主要關鍵面臨中國削價競爭。
財經專家黃世聰:「營運會受到一些拖累,尤其是這種電池產品,或是說科技產品發展日新月異,影響他整體的布局,當然會有一些些影響」。台泥股價一度重挫3%,最終收復23元關卡,仍創下近17年新低,三元小港廠原本定位成示範廠房,當一切到位後再考慮蓋下座新廠,如今一場意外恐怕拖累台泥鋰電池布局腳步。
鏡新聞已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