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保單藏有「比對機制」 頻討理賠恐涉及詐騙

記者|鄭卉良

攝影|何孟哲

一張張保單攤在桌上,出遠門前買份保險,給自己多一份保障,但卻有民眾假藉行李遺失,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短短一年期間,就詐領上百萬的保險金。類似詐保案例,幾年前在桃園也發生過,一名婦人墜落山谷,最後傷重不治,原本以為是意外奪命,沒想到最後被發現,其實是和丈夫策畫,為了詐領上千萬保險金。

保險業務經理吳坤佳:「對方是完全不關心他的保障內容以及保費是多少,只關心特定的狀況或者是意外會理賠多少錢,或是什麼狀況會理賠多少錢。」保險專家點出,常見詐保手法,包括都是找同一位醫生看診,診斷症狀都一樣,或是經常性受傷,甚至還有精神疾病的患者,白天到院住院,晚上會回家睡覺,這些鑽漏洞,遊走法律邊緣的犯罪行徑,在警方眼裡,其實都破綻百出。

刑事局偵查第四大隊副隊長黃祺瑋:「如果保戶向我們講說他們去到哪一間醫院,說哪一些話就可以得到假的診斷證明,或者是得到相關的診斷證明,那我們就會假裝是一個病患的角度,去現場找同樣醫生看能不能真的取得這個東西。」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如果涉案人具有保險業務相關背景,更會列為重點追查對象,警方能成功戳破詐保謊言,靠的是對「關聯性」的直覺反應,因為通常「魔鬼」,就藏在細節裡。

更新時間 2022.05.05 20:32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