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新聞生態恐壓垮有志青年!台政師輔4校學生促請立院加速訂定《新聞議價法》

作者|鏡報

Google、Meta等社群平台使用新聞內容,卻不必為此付費,相關平台與媒體之間漸漸形成不公平競爭關係,在野盼《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議價法》能盡速推動。台大、政大、師大、輔大等新聞傳播科系學生今(7日)也舉行記者會,感嘆現今新聞生態恐迫使有志青年放棄所學價值,促請立院應盡速通過《新聞議價法》與新聞基金。

來自台大新聞所、政大傳院、師大大傳所、輔大新聞系等4校學生組成「新聞議價法倡議行動小組」,於今日聯合發聲,強調在《新聞議價法》即將進入黨團協商之際,立委們應正視台灣新聞產業正面臨的系統性危機,尤其平台演算法壟斷資訊流通、媒體財務困境日益嚴重,新聞不僅逐漸失去原有的專業與深度,也威脅著民主社會的根基。

台大新聞所學生黃家安說,身為新聞系所學生,雖未踏入職場卻已明白媒體業工作充滿挑戰。因為現今的新聞生態,可能迫使有志想成為記者的青年,放棄所學的新聞價值,必須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妥協。今天舉行記者會,是希望立法者能聽見學生們的心聲,儘速通過《新聞議價法》與新聞基金。

黃家安認為,現在許多新聞愈來愈難以辨別業配與否,這是由於科技平台的壟斷,讓新聞業失去獨立收入來源,為了生存而必須接下業配新聞,為了流量而寫出釣魚文章。因此需要立即通過《新聞議價法》,讓新聞有價;同時並成立新聞基金,要求跨國平台撥出一部分廣告收入,交給獨立機關監管,支持為公共利益服務的優質新聞和好媒體。

輔大新聞系學生郭思嫺表示,Google和Meta等跨國數位平台長期免費使用媒體產製內容,藉此吸引用戶壟斷廣告收入與投放技術。收益往平台集中,新聞業難以經營。因此媒體為了生存便透過削減預算、縮編人力、製作大量釣魚農場文章回應,讓記者無法有足夠資源和時間寫新聞、做報導,新聞品質下滑。

郭思嫺提到,制定《新聞議價法》強制跨國平台付費使用新聞內容,能保障媒體有穩定財源,繼續製作具備獨立性和專業性的報導;同時,立法也應該納入「新聞基金」。

她說明,由於小型、獨立媒體產製內容較不多,在數位平台上露出的版面少,難以與之協商抗衡。新聞基金便是用來支持優質且原創的新聞內容,讓小型媒體在基金的支持下,同樣能維持生計、穩定運作。「新聞議價法與新聞基金雙軌制,能確保大小型新聞機構不再依賴於平台,同時改善媒體從業人員的勞動條件」。

政大新聞系學生程心指出,新聞工作者不只是事實的傳遞者、政府的監督者,更是社會不公義的揭發者。而媒體作為第四權,讓新聞能監督有權有勢者,為正義發聲,是民主制度能健全運作的重要根基,可如今媒體環境惡化,新聞業為了運營必須捨棄新聞專業和品質,不得不向財團、政商靠攏成為傳聲筒,而民主基石也逐漸被侵蝕。

程心強調,記者們需要好的新聞環境。讓新聞工作者能專心做好新聞,不用為了生計而妥協。原創內容能獲得應有報酬,不再被平台免費剝削。新聞的公利性得以延續,繼續守護台灣民主價值。

師大大傳所學生詹蕙瑜也說,愈接近畢業愈能感受到,新聞業的現實與她當初所懷抱理想有不小的落差。即使新聞人有熱情卻難以撐下去,因為記者這份工作是低薪、高壓、缺乏制度保障的。

詹蕙瑜強調,平台設計演算法讓愈誇張極端的內容愈容易被傳播,真正花費時間與專業投入的調查報導、地方議題、公共關懷,反而被邊緣化,社會大眾難以看見,記者們費盡心思產製的內容也無法發揮其價值。

詹蕙瑜點出,傳播科系畢業後願意成為記者的人愈變愈少,若是立院能立法通過《新聞議價法》與新聞基金,健全媒體環境,才能讓更多青年在職涯選擇時,更無後顧之憂地選擇踏入新聞產業。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媒體議價法》朝野無共識全案保留送黨團協商 白力拚本會期闖關
立院交通委員會今審《媒體議價法》 數發部擬推「共同分潤平台」解套
拖延《媒體議價法》立法只會讓台灣民主更虛弱
更新時間 2025.08.07 17:00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