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 Logo
Sponsor Logo
李明則解析〈走自己路的〉(2017-2024)創作,以台語命名具雙重意味,「一個就是我畫畫的路,一個就是台灣自己走的路。」    (公視提供)
李明則解析〈走自己路的〉(2017-2024)創作,以台語命名具雙重意味,「一個就是我畫畫的路,一個就是台灣自己走的路。」 (公視提供)

《藝術很有事》記錄藝術家李明則 漫畫筆法述說土地記憶

1957年出生於高雄縣岡山鎮後紅里的李明則,1977年畢業於台南崑山高中第一屆美工科,1981年獲第六屆雄獅美術新人獎,1984年於美國文化中心舉行《武俠世界》個展。此後無論國內外的個展或聯展皆未間斷,創作力旺盛。1997年更以作品〈儒林外史〉代表台灣登上威尼斯雙年展,作品陸續為澳洲白兔美術館、日本福岡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等典藏,藝術成就備受肯定。

李明則早期以作品〈中國風〉參加雄獅美術比賽,解嚴後重新梳理脈絡,創作出〈台灣風〉,近年則延伸至〈走自己路的〉。他擅長運用生活週遭的元素入畫,搬到高雄明德新村創作〈明德新村〉、〈左營蓮池潭〉等作品;〈拾到寶〉系列以複合媒材創作,完整呈現李明則從老物收集到物體結合繪畫的發展。

對武俠漫畫及武俠片的著迷啟蒙李明則的創作。(公視)
對武俠漫畫及武俠片的著迷啟蒙李明則的創作。(公視)

李明則以漫畫筆法融合民俗圖像、生活記憶與在地風景,形成強烈個人語彙。他表示,「線條可說是漫畫的精神」,而自己正是以「漫畫的精神來表現生活」。童年從鄉下轉學至岡山鎮後,放學路上雜貨店販售的連環漫畫成為他最早接觸的視覺啟蒙。臺灣漫畫家葉宏甲、陳定國、淚秋等人的武俠作品,以及武俠電影《獨臂刀》的戲劇張力,都深深吸引他。他回憶,武俠漫畫誇張、生動,充滿想像力,遠比文字更吸睛。求學時期,他甚至曾動手繪製連環漫畫,供同學傳閱,看到大家讀得津津有味,也讓他從中確立連續式敘事與漫畫式劇情的創作方向,並延續至今。

他以2017年至2024年間完成,高逾3米、總長11米的六聯屏鉅作《走自己路的》為例,說明其創作理念。該作品源自「畫電影海報」的概念,最初書生與各門派相約於恆春大尖山、小尖山討論門派之事,如果意見不合便會立即開打。李明則將當時台海局勢納入畫面,並以漫畫中典型的黑衣與白衣角色象徵壞人與好人,形成鮮明對立。畫面中壞人原本聲勢浩大,但隨風雨變化,風向漸變,暗藏危機。作品也融入不同國家卡通人物為正義象徵,搭配台灣城市地標,傳遞「台灣要先自立自強,各國才會來援助」的意涵。而以台語命名《走自己路的》具有雙重意味,他說:「一個就是我畫畫的路,一個就是台灣自己走的路。」

東海大學美術系兼任助理教授沈裕昌表示:「李明則是跟時代互動很深的創作者,能發現一般人在時代中看不出來的奇怪、特殊跟有趣,然後具有洞見的把這些以藝術家的造型能力和視覺手法創造在他的畫面上。」

他更分享:「李明則的山水創作多採古代輿圖式的散點布局,並以自由筆觸呈現毛筆媒材的趣味。他深受廟宇彩繪的視覺語彙影響,將廟宇中『如雜誌般被切割成多欄位、滿溢圖像並置』的空間邏輯,重新轉化為畫面的佈局方式。因此,即便作品尺度龐大,卻不會帶來壓迫感,反而吸引觀者近距離移動、觀看細節,最終在腦海中組成整體觀感,形成獨特的觀看經驗。」

《李明則,人生一幅畫》於《藝術很有事》youtube頻道上架,連結:https://reurl.cc/1k0nRW

李明則作品〈左營蓮池潭〉(2004)局部。(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李明則作品〈左營蓮池潭〉(2004)局部。(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相關文章

「淒厲人妻」這回附身吸塵器談生死戀 《有用的鬼》藉奇幻手法探討社會議題

《陽光女子合唱團》太好哭 女星被逼出「隱藏技能」

優人神鼓禪意新作 《一朵小花 啊!》 黃誌群首次執導

更新時間2025.11.24 14:20 臺北時間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