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合卡在哪?地方議員真的無從談起嗎?
陳學聖分析,2026「民代」部分本就各自提名,屬多席次選區,過去藍營也曾在國民黨、新黨、親民黨之間互相競爭,無所謂藍白默契可談。真正的關鍵在縣市長選戰,他指出,新竹市由民眾黨執政、人口40多萬,若民眾黨不願禮讓,國民黨怎可能讓出人口超過400萬的新北市?再加上若以「民調+政黨實力」評估,兩黨根本談不下去。
政黨實力怎麼比?藍白真的沒有共同基礎?
他提及國民黨副主席兼祕書長李乾龍在2024總統選舉的經驗,強調藍白合不是比民調數字而已,還必須比較政黨基層、公職數量與組織動員。陳學聖直言:「這點一比,藍白馬上破局」,善意再多,遇到核心利益就全盤皆空。
民眾黨為何要衝縣市長?與民進黨當年直攻總統有何相似?
陳學聖認為,民眾黨企圖直接攻縣市長版圖,與民進黨當年主張總統直選的策略類似。當時民進黨認為「從地方包圍中央」太慢,改以「贏者全拿」的方式直接搶下總統,結果阿扁在藍營分裂下意外勝出。如此一來,民進黨得以開啟大量拔擢、吸納人才的循環,壯大今日的版圖。陳指出,柯文哲2024堅持選正,也出於同樣邏輯。
藍白還能在哪合作?意義大嗎?
他指出,真正能合作的恐怕只剩民進黨執政、勝算較低的縣市,但對藍白雙方爭議不大、意義也有限。
2024之後,藍白還有機會重啟新局嗎?
最後,陳學聖以「能捨方能得」作結,提問藍白雙方誰該退、誰能得?他期待歷經2024大選震盪後,藍白新領導層能展現不同以往的新作風與突破,「冀望今天有個好的開始」。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