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olt登台後,媒體詢問LINE GO總經理林子原是如何看待來勢洶洶的Bolt?他的反應堪稱一語中的,一句「Bolt最直接的競爭對手應該是Uber!」讓外界轉而將目光回望到最應該被關注卻又異常安靜的Uber。
而究竟為什麼Uber能好整以暇冷靜觀察?「累積多年的調度經驗已經建立護城河,Uber也在看Bolt口袋和決心有多深,能介入到什麼程度,自然不急著在第一時間出手啦!」產業人士指出。
此刻,Bolt現在最大的競爭壓力恐怕來自於「自己」與「司機和客戶有限的耐性」,Bolt台灣區總經理曾憲竑指出,台灣Uber目前的經營成績來自於多年的打底,「現在Bolt進入市場,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快速跟進、即時調整」他亦坦言「現在大家耐心與時間有限,未必能給我們很多時間。」
曾憲竑所言,也反映在他制定的執行目標上,他訂出「客戶等車3到5分鐘的甜蜜點」以及「司機空車不超過20分鐘」的雙目標,要留住客戶不取消訂單,同時鼓勵司機開機上線接單,做到雙頭磁鐵,吸住客戶、黏住司機,穩住供需關係才能建立使用習慣。
據本刊勘查,Bolt上線首三週,運用優惠確實吸到不少年輕客群嚐鮮,而吸引到的客群多數是原本就使用Uber的用戶,「Bolt初上線時,雙方訂單呈現『此(Uber)消彼(Bolt)長』的態勢」業者對本刊評論說道。
曾憲竑並未揭露Bolt在台上線後的實際營運數字,僅說明總部對於Bolt在台灣的營運數據表示驚艷,團隊也會持續努力。
面對新進競爭,55688集團執行長林念臻則表示「友商以補貼作為主要策略,確實能在短時間內吸引新用戶,但真正的競爭力在於服務多元化、支付體驗的便利,以及穩定且高品質的服務。」展現出自家優勢與觀戰態度。
而林子原也持正面態度,除了積極拓展LINE GO移動服務生態圈外,也欣然表示,「樂見國際級競爭對手(Bolt)進軍台灣,一起帶動產業升級與發展。」同時「LINE GO將持續優化演算法,讓司機與乘客之間達到供需平衡。」強調出自家迎戰的現下做法。
Bolt登台的時間,正好直面撲向了叫車旺季,萬聖節、聖誕節、跨年、元旦以及尾牙活動一個接一個,考驗其派車調度力與行銷靈活度,市場預期各叫車平台為回防客戶流失並鞏固司機,補貼戰將持續加碼,今年第4季至明年過年前,將成為近年競爭最激烈的叫車旺季,消費者肯定受惠,但多重考驗著叫車平台的服務韌性,Bolt的挑戰才正開始。
相關文章
叫車APP大戰1/歐州精算咖Bolt登台叫戰Uber 小黃叫車補貼大戰開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