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媒報導,辰雄靠著每月18萬日圓(約新台幣3.6萬元)的退休金度日,當年退休時握有5000萬日圓(約新台幣1000萬元)的養老基金,短短幾年內竟蒸發了超過2000 萬(約400萬新台幣),僅剩不到3000萬日圓(約新台幣600萬元)。辰雄生活樸實,這筆龐大的支出全來自住在附近、35歲女兒京香一波接一波的「撒嬌式索求」。
當初,京香為了讓爸爸走出喪妻之痛,建議養了隻名為「ルル」的玩具貴賓犬,牠長得有點像已逝的妻子,又對辰雄形影不離,讓他的生活重新有了生氣,他當時還感嘆:「還好有這個貼心的女兒」。然而,這份溫馨很快變調。京香拿著信用卡帳單上門,從高級飼料、疫苗到各種用品,寵物相關費用累積破百萬(約新台幣20萬元)。
隨後,每個月的飼料費、美容費,甚至連「ルル需要24小時冷氣」的電費,女兒都理所當然地要老父親買單。只要辰雄稍露猶豫,女兒立刻甩臉色、搞冷戰。京香愈來愈需索無度,例如為了帶狗旅行要買新車、為了給狗更大空間要搬家,最終竟提出要辭職開「保護犬咖啡廳」,開口就要父親資助800萬日圓(約新台幣160萬元)的創業資金。
面對女兒變本加厲的要求,辰雄內心的快樂已被不安感取代。當京香提出創業金時,他終於覺得荒謬至極,堅決拒絕,並坦言自己的老本已經所剩無幾。沒想到,京香竟理直氣壯地反嗆:「爸爸明明有錢!現在不幫我,還配當爸爸嗎?」這句話徹底點燃了辰雄壓抑已久的怒火,他也開始痛苦地反思:是不是自己從小的溺愛與縱容,種下了今日的苦果,他想起過往總覺得工作忙碌虧欠女兒,所以有求必應,或許正是這種補償心態,養成了女兒「只要開口,父母就會搞定」的根深蒂固觀念。
專家指出,雖然已成年的女兒「金錢觀崩壞」不能完全怪罪到父母身上,但過度保護與金錢教育的缺失,確實是造成她經濟依賴的溫床。辰雄現在最迫切要做的,是明確且堅定地劃清界線,斬釘截鐵表明「不能再給金錢資助女兒」,必須讓女兒明白老本是自己的「救命錢」,而非「多餘的閒錢」。切斷金援對親子關係來說是艱難卻必要的一步。真正的愛不是替孩子擺平所有的麻煩,而是要讓他們有能力自己站穩腳跟,這才是讓親情回歸健康的唯一出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