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0歲的娜塔莉.德賽展開世界巡迴,與全球樂迷道別。這場音樂會的曲目設計,如同一場溫柔的時光回顧,帶領觀眾重溫她的音樂旅程。上半場將聚焦「鳥類主題」的歌曲—海鷗、夜鶯、天堂鳥⋯⋯重現她早年被譽為「鳥鳴般嗓音」的輕盈魅力;下半場以美國音樂劇與爵士風格收尾,呈現她後期探索跨界,結合音樂劇的詮釋成果。
德賽18歲才正式學聲樂,卻以驚人天賦橫空出世。奪下維也納國際莫札特大賽首獎後,於巴黎巴士底歌劇院首次演唱奧芬巴赫《霍夫曼的故事》中的奧林匹亞,成為樂壇新星,更成為首位獲頒德國「宮廷歌手」(Kammersängerin)榮譽的法國歌者。
50歲時,她毅然暫別歌劇舞台,轉向音樂劇與法國香頌,並探索戲劇表演。「演歌劇,就像士兵上戰場,須全副武裝;而在戲劇中,你必須卸下盔甲、打開心房,因為那展現的是更深層的自己。歌劇追求精準完美,戲劇則注重本能,提供更大的詮釋自由,允許演員沉浸於當下的原始情感。」德賽認為自己相當幸運,能擁有這種超越傳統界線的能力,這種多樣性和開放的思想,讓她能享受藝術不同的面貌。
除聲樂表演,德賽以多元而開放的藝術視野著稱,她熱心公益,為伊朗婦女發聲,並擔任法國「希望鏈」教育大使,無償錄製兒童詩歌與故事,幫助弱勢兒童接受教育。
本場上半場選擇大量的法文歌曲,「法語是一個很有想像力的語言,每個詞都蘊含一個宇宙。用外語唱歌就像從外部去愛,而用母語唱歌,我能從內心全情投入。」
關於巡迴演出後退休的生活,「我家中有日本櫻花樹、紫丁香、柿子樹,和一棵已有250年歷史的大七葉樹,而我最大的快樂就是待在家裡,站在窗前,看著花園裡的花朵生長。我也是網球迷,雖然住在巴黎附近,卻從來沒有去過羅蘭‧加洛斯球場一睹精彩的網球對決,甚是遺憾,未來希望能多觀賞一些新秀球員的比賽。」
此次音樂會演出當日18:30,在國家音樂廳一樓大廳舉辦由女高音林慈音主講的「力晶美學藝堂」演前導聆。音樂會後,將邀請德賽與卡薩爾於一樓大廳舉行簽名會。
演出資訊
力晶世紀美聲系列:奇蹟歌聲—娜塔莉.德賽告別巡迴音樂會
- 11/10(一)19:30 臺北國家音樂廳
- 獨家贊助:力晶文化基金會
- 主辦:鵬博藝術
- 女高音|娜塔莉.德賽 Natalie Dessay
- 鋼琴合作|菲利浦・卡薩爾 Philippe Cassard
曲目
- 莫札特:歌劇《費加洛的婚禮》選粹,K. 492 W. A. Mozart: Excerpts from Le Nozze di Figaro, K. 492
- 芭芭麗娜的短歌〈我弄丟了,可憐的我〉Cavatina di Barbarina "L’ho perduta, me meschina"
- 蘇珊娜的宣敘調與詠嘆調〈此刻終於來臨——來吧!親愛的,別遲疑〉Recitativo e Aria di Susanna "Giunse alfin il momento—Deh, vieni, non tardar"
- 凱魯碧諾的詠嘆調〈我不知道我是誰〉Aria di Cherubino " Non so piu "
- 伯爵夫人的宣敘調與詠嘆調〈蘇珊娜還沒來?——美好時光今何在〉Recitativo e Aria di la Contessa "E Susanna non vien—Dove sono"
- 蕭頌:蜂鳥,作品二,第七首 E. Chausson: Le colibri, Op. 2, No. 7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