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蓉指出,若要說現在的柯志恩與2022年倉促上陣的她有哪些不一樣,大抵是「政治攻防的敏感度與反應速度不一樣」「與民眾互動的身段柔軟度」和「在地的知名度」。然而,3年多來仍舊一樣的地方還是不少,包括:「不接地氣」「滿臉傲氣」「動輒生氣」。因此,即便買房落腳高雄,不少人仍覺得柯志恩很有距離感。
吳佩蓉表示,以柯志恩實際年齡來看,她的外型一點不顯老,活力滿滿,撐起看板上背起行囊、繞著地球跑的時尚感,游刃有餘,為何會被當地議員發文酸「希望你可以繞著高雄跑,不要隨時可以烙跑」?原因很簡單,因為柯志恩曾有選一屆板橋立委落選就離開的紀錄,而我們也確實看不到她自己說要「把台灣,特別是南部的美推向世界」的具體行動。
首先,整個看板除了彰顯柯個人形象,文字標語和搭配物件無一與高雄有所連結,看不出要選哪裏,易言之,在台中、新北選也可以。其次,如果要強調背包,大可挑選在地知名的「書包大王」的帆布包,體現技藝與質感,又能連結本土與國際,藉此將高雄的品牌行銷出去。在柯志恩參與為數不少的國外參訪機會,實未見她攜帶或配戴識別高雄的物件與伴手禮代為行銷。
吳佩蓉說,柯志恩近期假監督之名打擊政敵,更任憑身邊低級下流的民代對美濃的地貌刻意冠上「邁瑩大峽谷」的惡名,蓄意更改地圖上的名稱,絲毫不以為意,有失厚道。再者,柯志恩很常褒揚自己功績的一段話,表示剛到高雄時,民眾連她是男是女,是圓是扁都不知道,卻拿下53萬高票,陳其邁的選票停留在70幾萬,無法破百,而她帶領國民黨成為議會最大黨云云。
於是,柯志恩刻意挑上屆得票最低的旗津舉辦首場造勢活動,重新出發,希望這次能「翻轉高雄」。柯話說得直白,選票至上,當天她貼文提到許多旗津的第一,高雄最早開發的所在、高雄第一座媽祖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一間設立的禮拜堂等等。若用google或AI搜尋,就能跳出近似的敘述。柯完全沒帶到她對這塊土地有深刻或美好的記憶,彷彿旗津這二字刻在她心裏,浮現的只有一件事,得票率最低,要「光復」她。
吳佩蓉分析,算算自高雄縣市合併以來,藍軍推出的市長人選,依序是黃昭順、楊秋興、韓國瑜、李眉蓁,2010年黃昭順面臨三腳督,僅獲近32萬票,落居第三;2020年補選,李眉蓁越級挑戰,只有拿到近25萬票,韓國瑜票數最高,但他心中首選是台北市,逼不得已才南下。勝選後,旋即圖謀總統大位,足見他對東山再起的寶地毫不在乎。
2022年,朱立倫徵召柯志恩選高雄市,短短數月能有53萬票,的確不簡單。不過回溯當年選戰,整個民進黨遭遇大逆風,本島只剩屏東、高雄、台南與嘉義縣,間接推升柯的選情與票數,政績獲肯定的陳其邁,得票也受到波及而未衝高。
吳佩蓉指出,國民黨不只是市長選戰連三屆(排除補選)推不出在地人才,從2012年開始的立委選戰,連三屆被剔光頭,2024年,除了第一和第八選區推出新人應戰,其餘均是(前)議員上陣,顯見人才的斷層非常嚴重,而第八選區的李明璇,近日更宣布將在舒適圈(台北松信)選議員,對母雞柯志恩的信心似乎不太夠啊!
吳佩蓉說,藍軍在高雄地方擁有堅強的實力,以現有的提名機制,就算沒有柯志恩領軍,現任民代連任的機率非常高,這柯一樣或不一樣,對他(她)們沒差!但柯志恩硬是去強調這柯不一樣,惹得柯粉不開心,年輕選票流失,或許明年的選舉結果,還是跟2022年一樣喔!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