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上百家本土學名藥廠,然而,近幾年向食藥署(TFDA)遞件後,能順利挑戰第四類學名藥(Paragraph IV,簡稱P4)成功的藥廠,往往一隻手數得出來,而友霖生技(以下簡稱友霖)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事實上,友霖最近剛剛在海外P4市場「為國爭光」,旗下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P4產品,於9月經過P4專利挑戰,取得原廠輝瑞(Pfizer)的不起訴承諾書,可望於明年6月在美國上市,與原廠的Tofacitinib爭搶750億新台幣商機。
走進友霖集團位於北士科園區的辦公大樓,搭電梯上13樓,出電梯之後走進會議室的區域,會發現每一間會議室都是以集團的海內外據點命名,包含設有子公司的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和香港,以及研發中心美國聖地亞哥等等,彰顯友霖集團董事長蔡正弘放眼全球的野心。
在總經理黃春桐的帶領下,友霖正一步一步實現蔡正弘的夢想。「公司目前在全球12個國家,擁有50張上市藥證。」黃春桐驕傲地向本刊表示。
專家指出,第4類學名藥係源自美國《藥價競爭及專利期間延長法案》,學名藥申請者可以在原廠藥的專利到期前,聲明專利應撤銷或未被其藥品侵害。近2年,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鼓勵國內藥廠,往高附加價值藥品與新製程技術發展,P4就是發展重點之一。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民生化工產業組組長翁谷松指出,P4因為會面對到原廠的專利訴訟,開發難度比其它改良型新藥來得高,廠商通常需要研發特殊劑型或困難的生產技術,故台灣投入的公司少,每年也僅有個位數個成功案例,「有的公司覺得,趕快切入改良型的新藥之後,如果有營收、現金流,才可以再投入挑戰P4。」
黃春桐表示,友霖選了一條不簡單、同行者不多的路走,每次挑戰P4之前,都要仔細盤點專利地圖,評估後續的訴訟風險和技術保握程度。儘管如此,包含P4和505(b)(2)改良型新藥開發,時程都是很快地一個接一個,友霖希望每年都有兩個產品能夠上市。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