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先生發現手會抖,四處求醫檢查才發現是小腦萎縮症,那一年他才47歲;去年8月狀況惡化無法工作,申請勞保失能年金卻被駁回,最後不斷跟勞動部爭取、提起訴願才成功。」提起陪先生看診、申請理賠碰壁的過程,小婷聲音哽咽、淚水也在眼眶打轉。
先生原本在傳產工作,小婷則是壽險公司內勤人員,雙薪家庭雖然月收入不到10萬元,但因為家住南部,繳房貸、養育3個孩子也還算勉強夠用。沒想到先生的一場病,翻轉了整個家庭的命運,生活重擔全落在小婷肩上。
「2、3年前他還能拄拐扙走路,後來退化到用四腳輔助器,到現在只能坐輪椅;說話僅能說單詞,無法再握筆,沐浴、進食也都需要人協助。」小婷說,2021年先生確診小腦萎縮症後,走路不能平衡、會顛簸的狀態慢慢出現,因為還能從事輕便工作,被評估為勞保失能等級中第7級失能。

以先生27年的工作年資,失能前6個月的月投保薪資為最高級距45,800元,日薪1526元計算,可以理賠440天的平均日投保薪資,因此當時拿到一次金67萬多元。另外,小婷在壽險公司上班,對風險很有意識,多年前趕在失能險停售潮時,幫先生買了一張月領3萬元的失能險保單,一次失能金能賠保額的20倍,所以還拿到60萬元的商業保險理賠金。
只是隨著病況轉差,先生無法勝任原工作,2022年底被公司資遣,只好找份薪水較低的工作。但因去年8月惡化到無法正常行走,不能繼續工作,家中經濟出現危機。
小婷說,因為無法知道先生狀況是否真符合勞保、及商業保險定義的「無法繼續工作」,她主動找上保險講師鄭正一,在其協助下,去年9月將先生的現況診斷證明書寄送給勞保局,希望能進一步領取失能年金,但被勞保局駁回;小婷不服,向勞動部提起爭議事項審議再度被駁回,最後是拍攝先生日常行動、生活的影片再次寄送給勞動部,並提起訴願,才被判定為失能等級第3級,因終身無法工作,符合失能年金請領資格。現在每個月領有2.4萬元的失能年金。

相關文章
勞保失能給付3/失能一次金vs.年金? 專家揭3子女家庭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