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去年民進黨新科立委陳冠廷才在臉書表示,國道三號交流道,「#番路」告示牌正式設立!(翻攝自陳冠廷臉書)

去年底才剛設立路牌!批道路名稱有「2字」涉族群歧視  監委宣布要查

記者|鏡週刊

監委鴻義章今透過發出新聞稿表示,總統府前「介壽路」於1996年更名為「凱達格蘭大道」,象徵對原住民族文化的尊重與轉型正義的重視,不過目前國內仍有部分縣市及鄉鎮市的道路名稱雖反映原住民族歷史脈絡與族群互動,而嘉義縣「番路鄉」為通往阿里山鄒族的重要通路,成為歷史正義與族群平等的關注焦點,但因名稱文化敏感度不足,具歧視色彩,影響原住民族認同與文化尊嚴,他為此深表關切,並表示已自動調查。

鴻義章表示,道路名稱應重視族群認同與尊重價值,包含「番」「熟番」「蠻」等詞彙,使用於道路命名隱含歧視或刻板印象,認為各地方政府在道路命名或更名過程中,應建立文化審議及族群參與機制。

鴻義章也強調,包含部分道路名稱如彰化埔鹽鄉「番金路」「番社路」以及「番仔路」等,反映族群文化,亦需全面清查轄區內是否存在不當或歧視用語,認為現行道路命名及更名作業原則是否完善,仍有待進一步調查與釐清。

事實上,國道三號交流道「番路」告示牌去年12月31日才正式設立,民進黨新科立委陳冠廷當時還在臉書興高采烈地表示,「經過多次爭取,交通部已完成在國道三號增設『番路』路標指引」,指番路是通往阿里山的重要門戶,每年的柿子節都帶來大量觀光人潮,但地方鄉親也一再反映國道往番路方向缺乏標示,讓許多不熟路況的遊客辨識困難,而該路標的設置不僅是發展觀光的關鍵,也將大幅提升行車便利性。但該路標名稱如今監委鴻義章批評帶有族群歧視字眼。

相關文章

南澳州開第一槍!禁用「魚形醬油瓶」成全球首例 他最初發明是用這材質

熟女坐人夫腿上喊「我想騎你的大竹子」 荒謬肉體報恩元配看傻眼

大叔約砲20歲嫩妹「一夜情翻車」遭討2.9萬 拒付慘竟被控性侵!結局竟神逆轉

更新時間 2025.09.03 19:20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