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大肆吹捧香港重新擦亮國際金融中心的招牌,但是,香港股市一如香港政府,雖然還是掛著「香港」的招牌,本質卻已丕變,用共產黨的術語來說就是「量變造成質變」。
中國資金已經完全主導香港股市,港股每天的成交量超過4成是由北水創造的,7月底更一度衝破6成。如今香港的上市公司來自中國、資金來自中國,買賣雙方也都是中國人,香港不再是大家熟悉的那個國際金融中心,而是中國股市的「國外部」。
中港股市屢創新高,似乎讓人覺得中國經濟正在蒸蒸日上,但是從最近中國官方的統計數字來看,卻會見到截然不同的警訊。
〈鏡評〉出刊的此時,最大的警訊是攸關社會安全與中小企業經營的「強制社保」,預計從9月正式施行。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外加住房公積金的「五險一金」合稱為社保,占中國勞工實際薪資的30%以上,亦即聘用月薪人民幣1萬元的勞工,公司實際支出高達1萬3千元,負擔極為沉重。過往還有允許勞工簽約、自願放棄社保的後門,但9月開始必須強制繳交給政府。
強制社保猶如對中小企業與小商販的加稅,特別是民營出口企業,原本就深陷產能過剩的殺價紅海,利潤微薄,今年又遭遇川普關稅的打擊,靠著借道他國洗產地來維持訂單,8月川普關稅落槌之後,洗產地的後門轟然關上,如今北京政府一聲令下又要強徵社保費用,無疑是逼迫民企與小攤商走上絕路。
還有人民銀行甫公布7月貸款減少500億元,為2005年7月、20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反映經濟信貸需求顯著降溫,另外工業生產、零售銷售、民間投資都表現疲軟。中美關稅談判看似有來有往,中國出口商卻是關稅戰最大的受害者,加上房地產急凍,以及電動車、太陽能相關產業崩跌,經濟基礎正在快速被掏空。
中國經濟重大利空正在快速發酵,北京政府一方面必須趕緊緩解強制社保引發的恐慌,二方面必須加快與川普談判,三方面則要避免電動車、太陽能與房地產繼續崩跌,這些都是10月四中全會召開前的催命符,稍一不慎就會釀成大禍。
習近平身體不佳,政治體系正在重組,在10月召開四中全會之前,中國面臨政治與經濟同時震盪的挑戰,迫使北京政府提升維穩力度,中港股市表面榮景,經濟底層是否已經掏空,很快就會見真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