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的雄一,在年輕時打拼到商社的董事,將兩個孩子都送入名牌大學,原以為晚年可以安享天倫之樂,沒想到38歲的女兒至今還沒有正職工作,生活食衣住全靠父母支撐。
女兒大學畢業後,求職屢屢碰壁,雖然雄一介紹她進入當時任職商社的子公司任職,但她嫌工作枯燥很快便辭職,之後輾轉換了許多工作,甚至遇到「黑心企業」,身心俱疲到自殺未遂。從那之後,她再也沒有正職工作,8年來收入從未超過10萬日圓(約新台幣2萬元)。
更令雄一無奈的是,女兒不分擔家用,連水電保險費都由他支出,每個月還給女兒5萬日圓(約新台幣1萬元)「追星費」,女兒迷戀聲優,看到她和媽媽聊天時開心的樣子,雄一就覺得一切都沒關係。
女兒沒有結婚打算,也很久沒談戀愛。雄一說,他想趁自己還健康,替她做好準備,雖然這一代的退休金比上一代少,但仍希望留些積蓄給女兒,「現在我還在工作,也是出於父母的心意啊。」
社會學者提醒,支援啃老族不應以「說教」或「目標導向」為核心,而是以對話為主軸,減少壓力與抗拒,透過長期、穩定的陪伴與傾聽,讓當事人逐漸恢復主體與自發性,若家庭對話不足,可引入第三方介入,協助建立建立無評判、有耐心的對話空間,同步修復親子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