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申貸困難的案件不斷暴增,主要是台灣已經迎來預售屋完工的交屋海嘯,今年將有超過14萬戶完工交屋,加上2026、27年,總計逼近40萬戶。我們用平均每戶買價2千萬元來推算,40萬戶就是新台幣8兆元的市值,貸款7成就是6兆元的新增房貸,交屋海嘯帶來貸款海嘯,浪高前所未見!
這些完工交屋的房子,每一位購屋族都只交了房價不到3成的自備款,都深信「跟銀行借7、8成的房貸」很合理;但是,一方面許多購房者本身收入不夠(例如想借1,500萬元,每月得還款9萬元,但是月薪卻「只有」10萬元),銀行不敢放款;另一方面,一下子湧入超過兆元的新增放款需求,銀行也沒有那麼多資金可以滿足每一個房貸戶。
房貸海嘯湧入,當然會看到大量購屋族高聲抱怨,大罵中央銀行、商業銀行,當然也罵總統賴清德,網路上天天有各種借不到房貸的案例引發熱議,這些案例許多是新青安首購族,有些則顯然是套牢的投機炒房族,還有一大群60歲上下的中年上班族,想要一圓「退休住新房」的夢想,卻面臨舊屋還不能賣、新房交屋借不到錢的財務夾殺。
要解決這個困境,最簡單的方式當然是逼迫央行放水,鬆綁選擇性信用管制,買房的全都借得到錢,但這樣必然會引爆地產泡沫,只要3、5年就會看到銀行壞帳暴增,購屋族破產、跳樓悲劇頻傳,類似的案例台灣發生過好幾次,此時此刻近鄰的韓國、中國也正深陷房市泡沫破滅的泥沼,逼迫央行放水是飲鴆止渴,萬萬不得。
既然不能大放水,那麼就得做細工,金管會開設「單一申訴窗口」就是第一步,從銀行總行、往上到銀行公會、再往上到金管會,讓遭遇申貸困難的新青安購屋族、自住換屋實際需求者,得以找到求助窗口,讓沒有特權、財務能力還能支應的普羅購屋族,在政府與銀行協助下完成交屋的最後一哩路。
金管會也應該彙總申訴窗口的案件,看到整體市場資金需求的總金額,央行再根據金管會的資訊來鬆綁信用管制的總額度,減緩銀行在第一線的放款壓力。如此央行得以在確保金融安全、避免銀行壞帳暴增的前提下,充分供應資金,滿足首購族的房貸需求,特別是申請新青安房貸的年輕族群,他們因為政策鼓勵而買房,交屋時卻遇到房貸困難,政府的確有義務把政策做到完善,及時協助以避免憾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