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罹患屈公病可能須面對長期的慢性關節疼痛。(示意圖,取自Pexels)

屈公病不是登革熱卻更狡猾! 醫點名「3類人」最危險:恐關節痛數年

記者|鏡週刊

姜冠宇透過臉書說明,雖然屈公病的重症率不如登革熱高,但兩者一樣都由白線斑蚊和埃及斑蚊傳播。當邊境控管不嚴,有潛伏期患者返國,一旦被本地蚊子叮到,疫情就有機會在台灣擴散開來。他直言:「最重要的是避免太多潛伏期患者入境『給蚊子叮到』,近期的滅蚊工作也要積極了!」

姜冠宇指出,屈公病毒偏好攻擊人體的皮膚纖維細胞、肝細胞與免疫細胞,進而引發全身性發燒、倦怠及肝功能異常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引發肌肉炎症、腦炎、癲癇,甚至新生兒多器官衰竭。他也提醒,病毒可經由母胎垂直傳播,導致新生兒重症或色素沉著(俗稱Chik sign),呼籲孕婦避免前往疫區。

姜醫師最後呼籲,面對擴大的境外疫情,國人應避免前往有疫情的旅遊警示地區,並主動配合防蚊措施與社區清除病媒蚊。目前屈公病無特效藥,若出現發燒、關節痛等症狀,需及早就醫並進行支持性治療。

相關文章

火山披薩之戰開打!必勝客遭提告抄襲 反嗆「非達美樂首創」:商標註冊被駁回

屈公病「無特效藥可治」台灣未有疫苗 胸腔醫急曝3招滅蚊保命

境外瘧疾個案+1!中國廣東屈公病疫情加劇 疾管署:旅遊警示二級

更新時間 2025.08.06 16:40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