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社會關切「保護令是否無用」,暨南大學家暴研究中心主任王珮玲指出,根據她帶領的團隊調查,針對203名家暴案件當事人的追蹤結果顯示,保護令對8成案件有明顯嚇阻效果,僅有約19%的行為人仍會再次施暴。
王珮玲強調,「請不要因為一件憾事,讓更多人對保護令失去信心,如果害怕求助,後果可能更嚴重。」
為何有人照砍不誤?對於少數會無視保護令、甚至演變成悲劇的個案,王珮玲也點出3大關鍵特徵:
- 有前科紀錄者:「刑法都不怕了,怎麼會怕家暴法?」
- 精神或人格疾患:較無法理性應對壓力與衝突。
- 控制欲極高者:常出現跟蹤、脅迫等脅迫控制行為。
家暴揭露平均需等6.8年!臉書幸福照恐是偽裝。土城命案中,死者於今年5月才首次通報家暴,距離命案僅約2個月。是否代表家暴才剛開始?王珮玲提醒,被害人平均要歷經6.8年才會鼓起勇氣求助,過去未揭露的家暴,往往早已在暗處累積多年。
此外,嫌犯謝男在臉書頻頻曬出全家福,引發外界錯愕。王珮玲指出,這些「看起來幸福」的照片,可能只是包裝,家暴最可怕的,是它常常發生在最親密的關係裡。
對於本案是否牽涉制度疏漏?衛福部保護服務司司長張秀鴛表示,司法體系若對加害人進行強制處分、或羈押期滿準備釋放時,理論上會通知家防官、社工等單位,並協助防範風險。但她也坦言,是否「每一環節都落實到位」,仍需深究。
張秀鴛強調,台灣推行家暴防治業務至今已27年,制度仍持續從重大個案中記取教訓、優化流程,「我們始終將當事人安全放在第一位。」
★ 《鏡週刊》關心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侵害、性騷擾,請立刻撥打110報案,再尋求113專線,求助專業社工人員。
相關文章
土城家暴男妻子是嘉仕美診所護理師 李進良證實:遺憾、助處理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