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視電動車為繼ICT及AI之後的第三大成長引擎,為強健成長引擎的動能,鴻海也不停止尋找合適的收購對象或是合作對象,從近期鴻海的佈局與動態來看,與日本車業可謂相當有緣。
早在去年下半年,鴻海便頻頻對日產示好,後續還演變成三角戀,本田汽車也殺出來搶著要與日產合作,讓鴻海低調退出,但日產與本田後續的合併之路也並不順利,最後也是各走各的、尋找生路。
然而目前日產的營運狀況並不樂觀,去年虧損45億美元,現在正著手裁員並傳出延後付款給與歐洲供應商,加上市場競爭、匯率以及關稅議題,都燒得日本汽車業難以喘息。
今年以來,鴻海旗下的鴻華先進先是爭取到來自日本三菱的電動車訂單,接續傳出,三菱扶桑(Mitsubishi Fuso Truck and Bus)有意下單電動巴士,並考慮與鴻海合資成立新公司,顯示出鴻海近期在電動車市場中進展良多,若能進一步與日產合作,也算是結合雙方所需。
正值台幣匯率走強之際,分析師指出,此時也是體質強健的台灣企業,可以考慮適時出手或是提出合作方案的好時間,一則是因資金成本較過往低,二則是能有更多的選擇機會,較具談判優勢。鴻海此次出手若能有好消息,市場認為也將有助於推展新客戶。
相關文章
【鴻海搶日產內幕】派大將赴法密會雷諾 劉揚偉阻本田、日產合併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