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鄭宜農聊著她的宜農宇宙,從她第一張的《海王星》開始。十幾年前發那張專輯時,鄭宜農尋找一個可以代表自己的符號,「發現海王星好適合那個階段的我,就是一個漂浮不定、沒有邊界的,而且是代表幻想、夢、信仰這樣的一顆行星。」而冥王星、天王星也都成為她的專輯名稱。宇宙與創作都是她心之所愛,「所以並不勉強,我很自然可以用歌曲去呼應的東西。」
近兩張專輯都是台語專輯,即使台語並不是鄭宜農最熟悉的語言,但她以這種沉浸,對另一種語言更有餘裕了。這個過程讓我不禁想到,在知名科幻小說《極限返航》中,科學宅宅的主角與外星生物盡最大努力去了解對方的語言,即使生理發音結構與邏輯完全不同,但彼此找到了聽懂對方語言的方式。鄭宜農與台語之間,也有如此開始生根然後生出枝椏的途徑。
溝通這件事情,鄭宜農在上張《水逆》就開始了探索。在這之前,她用華語寫歌寫了15年,當換了語種創作,鄭宜農坦言:「被它衝擊,就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啊,但是我喜歡什麼都不會,對我喜歡的事情,意識我自己還有很多不知道。」脫離了有重力的舒適圈,當她開始在不確定的無重力漂浮之後,她要重新適應另一種語言的重力,對鄭宜農來說,這真的太有趣了。

鄭宜農不是不會台語,但使用台語創作,逼出了一些如果不用台語去講,她不會想到的邏輯。台語鑽於魂魄,讓她甚且坦承,這也改變了自己的思考方式。以前鄭宜農是一個不把話說白的人(其實現在仍是),她擅長把她想說的事,沉沉隱晦行進於歌。當靈感吹來,被攫取的意念,被凝聚為充滿詮釋的意義整體。你得非常努力才找得到幾個清楚的足跡,但足跡隨即又流晃而去。
鄭宜農這樣說:「我從小就是話不講白的類型,我創作也是這樣的個性,這是我的各種作品,都會有的一種氣氛,」但話鋒一變,鄭宜農臣服於語言的力量,「可是,開始用台語之後,我發現有些東西沒辦法不講白,因為它就是這麼直接的語言。就是得用非常具體的方式去講出一串話。在用台語寫歌之後,我學會了直接。」
創作音樂肯定是極限的航程吧。穿越星際,你永遠不知道在航程之中將要面對什麼。從邊緣的星球啟動,以圓缺續航,而這些生與滅、遺憾與圓滿,本來就是組成我們的星星點點。
轉彎逆向都日常 鄭宜農
1987年3月19日生。曾與音樂人楊大正戀愛、結婚,因意識到自己喜歡的是女生的身體,於2016年離婚。2007年於父親鄭文堂導演電影《夏天的尾巴》擔任女主角,獲第44屆金馬獎最佳新人獎提名。2011年發行首張個人創作專輯《海王星》,2022年3月發行第4張個人創作專輯《水逆》,為個人首張台語創作,獲得第34屆金曲獎最佳台語女歌手獎與最佳台語專輯獎。2025年5月再次使用全台語創作專輯,發行第5張個人創作專輯《圓缺》。
- 化妝:顆粒 Curry/髮型:Camila/造型:Claire@mercibywoo
- 服裝提供:BRUNELLO CUCINELLI by BLUEBELL TAIWAN 、ALL SAINTS 配件:ALL SAINT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