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日前啟程訪問歐洲,計畫前往立陶宛和丹麥,她先在立陶宛當地參訪新創農業科技公司、與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見面、交流後,12日上午在國會議員、前國會議長希米利特(Viktorija Čmilytė-Nielsen)的帶領下,參觀立陶宛的國會大樓,認識立陶宛的民主與抗爭歷史。
蔡英文下午來到立陶宛首都的維爾紐斯大學發表演說,從台灣和立陶宛相似的民主發展進程闡述對當前國際局勢的看法,她提到台灣與立陶宛這幾年來的友誼令人振奮,台灣人與立陶宛人都經歷了威權壓迫的年代。立陶宛在蘇聯統治時期,有任何的政治異議都可能造成監禁,但立陶宛人並未因此退縮,而台灣也曾活在威權政府之下,戒嚴長達38年,政治異議者被關進監獄,台語在學校被禁,民主看似遙不可及。即便如此,台灣人民沒有放棄希望,也沒有放棄對民主的追求。我們的努力最終得到了回報,威權體制在1980年代逐漸鬆動,並於1996年舉行首次總統直選。現在,台灣被視為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之一。
蔡英文表示,台灣正面臨歷來最多的網路攻擊、持續的假訊息傳播,以及大規模圍繞本島的軍事演習,台灣和「波羅的海」的夥伴一樣,維繫我們對外連結的關鍵海底電纜也曾多次被破壞。「我們或許是小國,但絕不會因威脅而畏懼,不論敵人多麼強大,台灣始終與志同道合的夥伴站在一起,因為我們真誠相信,共同的價值能讓我們更加團結。」
蔡英文此行也將與立陶宛前總統葛寶斯凱德(Dalia Grybauskaitė)會晤交流,另外還有5位來自美國眾議院的跨黨派議員,也正在維爾紐斯訪問,因此主動聯絡表達希望會面的意願,促成雙方在維爾紐斯的晤談。
《路透社》報導,蔡英文的歐洲行程將於本週來到英國倫敦,由於台灣和英國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先前傳出蔡英文原定於去年10月訪問倫敦,但當時的英國外交大臣拉米正好訪問北京,英國政府正試圖修復與北京的關係,因此沒有讓蔡英文到訪。
如今蔡英文將受英國國會議員的邀請前往倫敦,英國外交部回應表示,英國對台灣問題的長期立場並未改變,「國會完全獨立於政府,議員可以邀請任何他們希望邀請的人來英國。」但按照慣例,蔡英文訪問倫敦期間,將不會和任何政府官員進行官方的接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