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與台灣一樣能源、原料與糧食高度依賴進口,而位於日本奄美大島與琉球間的奄美海峽,更是韓國90%以上進口能源、原料的必經之地。來自赤道的太平洋暖流(黑潮)沿著台灣東部北上到琉球後,穿過奄美海峽到奄美西方,再向東北穿過奄美大島與九州島南端之間的大隅海峽後,沿著九州-四國-本州東側北上,是自古以來西太平洋北段最重要的航海路徑(詳見筆者前文)。而對前往韓國的商船來說,穿過奄美海峽後不隨黑潮向東北,而是沿著日本九州與濟州島間的中國東海進入對馬海峽。
韓國核潛艇建構1000海浬護航戰力,突破解放軍海軍封鎖網
無論是穿過麻六甲海峽北上,還是從北美洲遠渡重洋東來的商船,最終都須沿這條奄美海峽-對馬海峽航線前往釜山或仁川。韓國潛艇部隊只需在對馬海峽東西兩側出口向北設置多個伏擊區殲滅北韓南下潛艇,即可保護最大商港釜山,而這種水下伏擊工作最適合柴電潛艇。
韓國海軍成立於1948年,是三軍中最早誕生的軍種。原本以近岸防禦為主,以應對任何來自北韓的沿岸攻擊;廿一世紀後隨著經濟與國際地位提升,韓國海軍也計畫於2020年代成為藍水海軍。
研究韓國軍事發展的知名挪威學者Ian Bowers在2018年出版的《韓國海軍的現代化:海權、戰略與政治》指出,韓國海軍推動藍水海軍計畫不僅是滿足成為一個中等強國的地區政治野心以及對北韓的擔憂,更重要是維持足夠獨立能力以威懾對其地區海事利益和海上交通線(SLOC)威脅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