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布察市長費德魯克送鏡電視團隊這徽章大由來頭,開戰後在鎮上撿到的俄軍坦克車碎片製作而成,感謝在戰爭中對烏克蘭伸出友誼之手。布察市長費德魯克:「很自然,也很合乎人性的,是台灣人民在這些挑戰下向烏克蘭人民伸出援手,這正是中國人民沒有做到的事」。
感念我國雪中送炭,費德魯克也透露,每次接受台灣媒體訪問就會遭到中方關切,挺著壓力也要為烏克蘭發聲,看到中共九三閱兵邀請俄國總統普丁出席,費德魯克不能接受戰爭侵略者變成座上賓。
費德魯克:「普丁又被鋪上紅毯歡迎,大概是因他殺了人,孩子,平民,摧毀了烏克蘭的城市,我認為國際社會正在犯與當年對待納粹德國或日本時相同的錯誤,把它們當成實行侵略,擴張政策的軍國主義國家時一樣的錯誤」。
不只譴責俄國,烏克蘭學者認為,烏俄戰爭中中國成為背後影武者。基輔新地緣政治智庫創辦人薩慕斯:「中國支持俄國的就是提供俄羅斯機械零件,微晶片還有無人機,其實如果沒有中國俄羅斯就無法作戰,就像沒有北韓一樣俄羅斯也無法作戰,因為北韓每年替俄羅斯生產3百萬的火藥,這是俄國用於戰場上的一半之多,所以這是很龐大的支援」。
中國間接介入戰爭,現在拉攏普丁一同閱兵,兩國開戰已經三年,烏克蘭人從沒忘記戰爭的傷痛。記者吳洛瑩:「我身邊這座橋其實就是進入首都前的最後關卡,當時烏克蘭採取的方式,其實就是直接就把橋給炸了,讓俄軍的坦克無法再持續推進,前進到首都」。
基輔近郊的伊爾平鎮保留戰爭遺址,放置紀念碑搭配裝置藝術,居民在公園恢復正常生活慢跑,在戰爭壓迫下,烏克蘭人努力活出許於自己的堅毅韌性。
鏡新聞已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