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洛瑩:「空襲警報再次響起,這是在俄羅斯大規模轟炸基輔的隔一天,這是這樣的聲音當地人卻再熟悉不過」。基輔路上照樣人來人往,因為這早就是日常,警報聲三不五時就在日夜裡迴盪。
前烏克蘭志願軍李成零:「聽到類似那種割草機的聲音或是發電機的聲音,基本上警覺性比較高很容易緊張」。2022年開戰沒多久就遠從台灣到烏克蘭加入國際軍團,過程中兩度受傷,李成零說軍靴上還留著自己已經乾掉的鮮血,這種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不只是在前線戰場,基輔城內,人人心裡也留下大大小小的傷。
基輔兒童醫院醫師Yaryna:「造成我們心理健康問題的一大原因就是缺乏睡眠,我覺得我自己容易感覺沮喪,我變得容易生氣,即使是面對一個普通的問題」。
根據當地空襲示警APP統計,若以最近一次的俄軍大規模轟炸的8/27晚間來看,系統開始偵測,一直到8/28清晨,緊繃時間高達9個多小時,8/29到8/30也超過7個小時。台裔美籍YouTuber Johnny:「如果那我每一次要想,今天要躲還是不躲,我會神經病,我會聽得清楚,是我們的防空系統,就是我們(烏軍)打他們(俄軍)的無人機,還是是他們進來打我們」。
久而久之,警報像是放羊的小孩,可偏偏還真的有隻隨時發動攻擊的狼,經歷過多少害怕、驚惶的夜晚,又得多花少努力讓自己在白天的工作裡看起來一切如常,俄軍大規模空襲隔天,這家人去修道院前悼念2022年在前線當軍醫而陣亡的爸爸,戰爭下帶來的思念與恐慌,都像這空襲聲響無限延長。
鏡新聞已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