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低調奢華的運動風Lululemon的衣服以高科技機能布料聞名,長期核心布料供應商就是台灣紡織股王儒鴻,過去關稅10%暫緩期,協助分攤客戶5%以內的關稅,不過儒鴻表示,8月起所有新訂單將與客戶重新議價,匯率影響一併反映。
打響紡織業對抗關稅第一槍,但對多數中小型紡織廠來說,連開口談價格的機會都沒有。台灣中小型紡織業者:「也不知道還能講什麽,就是轉內銷以先內需為原則,降低工作天數開始放無薪(假),我們等於是跟越南條件是一模一樣的,台灣自己就會變得很弱勢,整個的成本太高了」。
除了紡織業,站在關稅海嘯第一排的還有自行車業者,歐美流行的Cargo bike,超大的貨籃可以載人載貨載寵物,不過要價不便宜,一台台幣15萬起跳,若是對等關稅實施後,售價要再加20%。
熱銷款出口美國一台售價多3萬,價格一飆銷量恐下修。自行車業者Nelson:「中小企業就沒有訂單了,那相對的就是影響很大,所以也有聽到很多是直接趁這個時候可能就收起來了」。不像大廠全球有布局,中小企業想轉移產線恐怕也無路可去。
中經院國際經濟研究員戴志言:「他們(中小企業)當然也會去估算說,從中國進,從東南亞進的狀況,但因為稅率的差異其實沒有特別高,比方說別人是19%,我們20%就差1%」。如果想去美國設廠,毛利率高的傳產恐怕也無法因應高生產成本,中小企業受到關稅重傷,又沒辦法移動,雪上加霜。
鏡新聞已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