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桃園電子報》報導,陳男表示,當日手術開始不久,主治醫師突然說起英文,疑似在講解手術流程,並讓另一人操作部分步驟,他這才意識到是教學手術,但事前未被明確告知。他表示,自己並不反對實習醫師參與,但應先充分溝通,而非讓病患「被迫中獎」。
更令他震驚的是,手術進行約一小時後,另一名醫師進入手術室,和主治醫師大聊院內八卦。主治醫師甚至在操作間停下,轉頭問:「有兩個碎屑撿不起來,有可能會自行吸收嗎?」對方略作停頓後回應:「應該可以,只是時間要久一點。」這段對話讓他心跳加速,深怕手術出差錯,陳男憤怒表示:「我是冒著失明風險在接受手術,醫師卻這樣輕率應對,真的讓人無法接受。」
事後陳男再三追問術中參與的外籍醫師身分,在場醫護僅回應「主要步驟是主治醫師操作」,並未明確說明。回診時,他很在意碎屑,主治醫師聽聞一臉驚訝,與一旁醫師對眼後才解釋是可被吸收的組織,不影響健康,但他仍心有疑慮,另赴醫學中心複查確認,並且懷疑醫師是忘了他不是全身麻醉,才在手術室內聊到忘我。
對此,長庚醫院針對教學診表示,本院針對第一次來院就醫的病人,都會請其填寫「同意書」,並告知本院為教學醫院,診療團隊除各職類醫事人員外,亦包含各職類實習學生。院方強調,手術前,手術團隊醫師皆會向病人及法定代理人說明手術過程與風險,並在取得書面同意後,才會進入手術室執行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