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20%稅率股匯動盪 半導體232條款隱憂1/台灣關稅20%算利空? 謝金河:沒付出代價「可接受」

記者|鏡新聞 綜合報導

換股結親為這樁。鴻海副總巫俊毅vs.東元發言人簡世雄:「(資料中心)主要合作標的市場,除了台灣跟亞洲之外,下一步當然包含中東跟美國,在美國需求是非常龐大」。

台灣20%關稅公布前兩天,鴻海東元開重訊記者會,表明赴美決心,搶攻美國AI資料中心市場,敏感時機點被外界解讀難道是上繳保護費換關稅。鴻海副總巫俊毅vs.東元發言人簡世雄:「這個案子因為有雙方討論過一段時間了,已經是非常完整步驟」。

東元在德州早有設廠,主要生產馬達,擁有高知名度動力電氣化品牌和在地服務優勢,結合鴻海在美製造基地,只是財經專家謝金河前一天才預言,關稅只要超出15%「利空說」卻改口。

財訊雙周刊社長謝金河:「如果臺灣沒有付出任何代價20%可以接受,但是後面就是大家一定要了解,川普是叫你拿什麼來談」。但20%對等關稅恐怕只是前菜,真正的壓力測試是下週232條款半導體報告,直指半導體關稅而來,外媒預測,可能鎖定成熟製程。

謝金河:「像台積電它可以100%轉嫁到美國那些公司,台灣半導體需求有很高的議價空間,而且關稅有十足的轉嫁力」。不悲觀主因是台灣握有半導體晶片籌碼,以去年台灣總出口4750億美元,半導體就占1650億美元,比重34.8%,而美國又是台灣第二大出口市場,課台灣等於反課美國自己人,成本轉嫁美國消費者,引發通膨民怨。

鏡新聞已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

更新時間 2025.08.01 19:09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