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元白花花鈔票,預計10月底前熱騰騰送到手,全民普發一萬元,真假有感嗎?民眾:「1萬元如果錢賺得少的人,就覺得很好用。開心啊,但是我怕以後子孫後負債。」民眾:「至少有像發放獎金這樣給大家。」一萬元不多也不少,宛如「小確幸零用錢」,到手後如何規劃?民眾:「反正應該就拿去繳房貸啊!」民眾:「可能就轉投資吧,哈哈。現在賺錢也不容易。」
但有民眾質疑,大罷免在即立院恐洗牌,這筆錢最終拿的到嗎?民眾:「大部分正常人來講,1萬元應該很快就花完了。有沒有發下來用講的不一定,我們要拿到手才是真的。」其實普發現金早非頭回,2008年馬英九時期,面臨金融海嘯,發放3600元消費券活絡經濟,蔡英文也發了3次,2020年新冠疫情的三倍券,隔年延續五倍券,2023年反倒經濟表現亮眼,政府還稅於民才普發6000元。
中央大學經濟發展研究教授梁啟源:「(普發現金)幅度夠不夠是一個問題,至少方向是對的,只是這樣做到底是不是最有效,針對電價可能因為這裡頭沒有考慮到,台電累計的負債超過4千億元,勢必要漲電價,還有很多(出口業)擔心美國關稅課徵。」
只是藍營敲槌前,口中的「經濟疲弱」,看看上半年,出口爆大量,主計處上修前兩季GDP超過5%,再對比消費券三倍券時空背景下,普發現金恐怕效果不彰,反倒徒增行政成本。
(鏡新聞已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