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廣告

廣告

台灣曾在80年代積極開發核武,最終卻因美國介入而告終。

台灣具擁核武潛力? 揭密「核彈國造」歷史

記者|黃楷元、陳致宇、薛孝安

國防部長邱國正去年12月底曾說到:「我們堅守政府政策,就是不生產、不發展、不取得,核化或是核子方面的武器。」聽到美國期刊把台灣列為10年內可能擁有核武的國家之一,國防部長邱國正連忙否認,同時重申了跟核子武器絕緣的三不原則,但台灣確實曾經離自製核彈只有一步之遙。

1960年代中共積極地研發核武,甚至於1964年於羅布泊首度成功試爆,這給在台灣的蔣介石政權很大壓力,因此台灣這邊也從1968年起,分別啟動了新竹計畫以及桃園計畫,其中桃園計劃的核心就是當時位於龍潭此處的中科院核研所,以「科研」的名義其實就在製造核子武器。

中科院從加拿大進口了一座重水式反應爐,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實驗用原子爐,1972年起全天候不停運轉,把核能發電的燃料鈾238,反應成可以製造核彈的鈽239,但這一切都得設法避過美國的耳目。

軍事雜誌總編輯施孝瑋說明:「擁有核武器的大國,其實並不會允許他的小弟,或者周邊他的盟國同樣擁有核武器,因為這樣的情況如果造成核武擴散的話,那相對來說,你要達成的這個核嚇阻,就比較沒有那麼容易達成。」

前中科院核研所研究員賀立維回憶道:「那時候是非常非常的機密啊,機密到連我們家裡的人,都不可以講在做什麼事。我們心裡都很怕(核彈)是就地引爆,那時候口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哪天解放軍一登陸啊,我們『中華民國萬歲!』就按下去,就得引爆。」

賀立維當時在核研所,負責以電腦運算核爆的範圍和影響,還曾被派到美國取經。他回憶,自己才一到美國就接到神秘電話延攬,要給他好工作,經過一番周旋,才知道這是中情局的滲透任務。

賀立維提到:「那CIA(手法)不外乎兩個嘛,一個是金錢誘惑,金錢加你的美國身分;第二個就女色嘛。找我那人也是啊,就講明了,說你不講後面還有一堆人排隊。」

賀立維不為所動,但其他人可就未必,他的上司張憲義上校、時任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就成了斷絕台灣核武研究之路的關鍵人物。

施孝瑋表示:「他們(美國)把當時的張憲義,還在美國剛開始讀核工的時候,就把他吸收來作為一個重要資訊的來源,等到我們真的只差已經到臨門一腳的時候,那時候美國就決定將我們的這個核子反應器,以及所有的研究成果加以拆毀。」

估計再2年核彈就能研發完成,進度卻在此刻歸零,和張憲義共事的的賀立維回憶,1988年1月某天,張憲義突然間消失無蹤,幾天後核研所就發生大事。

賀立維描述:「美國那個中央情報局,大批人馬搭專機到台中清泉崗,然後專車好幾部,黑車後面跟著水泥車,開到我們的實驗室,門一開就進去就拿那個資料,就好像如入無人之境。那最後門窗統統關起來,開個小窗那個水泥車就灌漿,就把我們的鈽實驗室(封存)。」

美國選在蔣經國逝世後2天,全台灣都忙著哀悼的時候出手收網。隨著情報外流、資料和設備銷毁,台灣的核武夢也徹底破碎。

張憲義從此滯留美國,2017年接受視訊訪問時,除了表達曾有回台想法,也表明赴美目的,更為自己喊冤,「政治野心人物(對核武)的運用,不但沒有辦法照顧台灣的老百姓,而且會造成一種安全的威脅、禍害子孫,這是我當時的一個想法。」不過賀立維認為:「我覺得他在鬼扯,自圓其說。」

無論有什麼崇高理由,以當時情境,叛國潛逃是不爭事實,通緝犯的身分也跟著張憲義12年,直到2000年追訴時效期滿。當年張憲義的推薦書上,還有郝柏村「思想純正、忠黨愛國」的評語,回頭來看有些諷刺。

但讓台灣最終沒能生產核彈,是福是禍,有功有過?就留給歷史定奪。

更新時間 2022.01.25 21:23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