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廣告

廣告

大體老師是人在過世後,將遺體捐贈給醫學院,讓學生在解剖課堂上使用,他們是醫學生在醫師生涯中,第一個接觸且深入認識的患者。

當人生謝幕之後 大體老師教我們的事

記者|鏡新聞

但如果問您,您願意在生命終了後,成為大體老師嗎?可能多數人,沒有這樣的勇氣,因為在東方人的思想觀念裡,往生後還是希望能保存身體的完整,對於成為大體老師,就須面臨身體被切開研究,多數人還是很難接受。

而根據教育部規範,每10到12名醫學生,就需配置一位大體老師,以每年醫學生招生數量,都超過1,500人來計算,估計每年需勸募到的,大體老師數量,大約要有150位,但全台灣的醫學院,目前除了慈濟醫學院,沒有勸募困難,其餘學校幾乎都無法達標,這對於醫學生的養成學習,是急需突破的困境,究竟對醫學生來說,大體老師是多麼重要的存在,又是多麼的缺乏呢,帶您進入一堂真實的大體解剖課。

更新時間 2021.09.28 14:14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