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廣東爆發「屈公病」已破7700例 27歲患者:痛到不能走路

作者|鏡報

自2025年7月以來,中國部分地區爆發「屈公病」(中國稱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據廣東省疾控局消息,截至8月2日24時,廣東全省累計7716起屈公病本土病例。廣東省佛山一名27歲的男性病患,不僅發燒、皮膚起疹子,關節還痛到沒有辦法走路。

綜合中國媒體報導,這場由蚊子帶來的疫情,以人→蚊→人傳播鏈的核心傳播模式悄然擴散,患者在發病後第1週內,病毒血症高,通過蚊蟲叮咬傳播的風險高。在7716起屈公病本土病例中,7月27日至8月2日,廣東全省新增報告2892例,其中佛山市就佔了2770例。

一名27歲潘姓男子說,感染後他出現了關節疼痛到無法走路、發燒及身體起疹子等症狀,「我也不知道怎麼中招的,被蚊子咬時完全沒感覺。發燒期間全身起了大片紅色皮疹,非常癢。」他表示自己住院5天,期間觀察到醫院1天至少新增幾十位屈公病患者。

潘姓男子全身起疹子。圖/翻攝瀟湘晨報
潘姓男子全身起疹子。圖/翻攝瀟湘晨報

報導指出,屈公病主要通過攜帶病毒的伊蚊叮咬傳播,常見的傳播媒介包括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但該病毒不會通過日常接觸引發人際傳播,也不會通過咳嗽、打噴嚏傳播。所以清積水、滅蚊蟲、防叮咬就成為防控關鍵。

屈公病最典型的症狀有三個,分別是發燒、皮疹、關節疼痛,目前沒有疫苗和特效治療藥物,採取的都是對症治療,例如使用退燒、緩解疼痛的藥物。

雖然大多數患者可從感染中完全康復,在極少數情況下,屈公病可能致命!尤其是嬰幼兒、老年人和患有潛在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現嚴重症狀。被感染蚊蟲叮咬後,症狀最長可能潛伏12天,但多數患者會在3至7天內出現症狀。

屈公病曾在20年前席捲全球,如今又有捲土重來的趨勢。世界衛生組織組織表示,全球119個國家約有56億人口生活在可能受病毒威脅的地區,世衛組織緊急呼籲採取行動,防範疫情,以免歷史又重演。

屈公病病毒首先於1952年在坦尚尼亞被發現,隨後在非洲和亞洲其他國家發現。1967年泰國以及1970年代在印度首次大規模爆發。報導指出,自2004年以來,屈公病病毒的爆發變得更加頻繁和廣泛。氣候變遷是一個關鍵因素。氣溫升高、降雨模式改變以及濕度增加,為蚊子的繁殖創造了理想條件。這使得蚊子能夠適應新的環境,從而擴展到新的棲息地。

避免蚊蟲叮咬是防止屈公病病毒感染的最佳保護措施。世衛組織建議,懷疑感染屈公病的患者應在生病第一週避免被蚊子叮咬,以防進一步傳播給蚊子,並進而透過蚊子感染其他人。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21歲嫩媽生日變「兒子忌日」! 5月大男嬰被59公斤巨犬「活活咬死」
尼斯湖水怪又現身了? 遊客拍到「神秘黑影」探頭逆流
3歲童整個暑假「做這件事」慘變鬥雞眼!醫:恐造成終生傷害
更新時間 2025.08.05 13:00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