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癌王有前兆!罹「1疾病」胰臟癌風險增60% 醫:6族群要小心

作者|鏡報

胰臟癌被稱為癌王,多數患者確診已是晚期。醫師錢政弘在臉書粉專發布貼文,指出「脂肪胰」在超音波下,胰臟實質回音會變得比肝臟或腎臟更亮(高回音),看起來顏色比較白。而調查結果顯示患有「脂肪胰」的人,比一般人多出6倍胰臟癌風險。醫師建議,要改善飲食、多運動,才可以避免脂肪胰變成胰臟癌生長的溫床。

19日醫師錢政弘在臉書粉專「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中發布貼文,指出流行病學的調查顯示有「脂肪胰」的人會多6倍的胰臟癌風險,而有一半的胰臟癌病患發現有脂肪胰。顧名思義,脂肪胰就是有過多的脂肪堆積在胰臟中,在超音波下,胰臟實質回音會變得比肝臟或腎臟更亮(高回音),看起來顏色比較白。

錢政弘接著說,脂肪堆積在胰臟會造成脂肪激素失衡、胰臟慢性低度發炎、氧化壓力及線粒體功能障礙等病變,進而促進癌基因KRAS的活化。另外,脂肪胰會活化胰臟星狀細胞,促進纖維化與腫瘤基質形成,導致胰臟腺癌的出現與轉移。他建議有脂肪胰的人,一定要改變飲食,包括不吃甜食,減少飽和脂肪攝取、減少飲酒、戒菸、減少超加工食品攝入、多運動、控制體重等,不要讓脂肪胰成為胰臟癌生長的溫床。

另外,醫師林相宏亦曾在「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發布貼文,表示為什麼脂肪胰之所以會導致癌化,是因為過多的脂肪細胞會增加血液中的促發炎因子,而且會降低抗發炎的細胞因子IL-10,造成細胞缺氧,導致細胞癌化。脂肪胰與糖尿病、體重BMI、慢性胰臟炎息息相關。

脂肪胰與脂肪肝形成的原因類似,當缺乏運動和吃過多油膩食物時,會將多餘的脂肪儲藏起來,其實胰臟比肝臟對於脂肪更加敏感,很容易導致胰島素敏感度下降,阻抗性變高,造成後續的糖尿病,研究發現一半的脂肪胰患者都有糖尿病,他表示腹部肥胖、血壓偏高、血糖偏高、三酸甘油酯偏高、高密度(好)膽固醇偏低、經常飲酒者是高風險族群。他建議減少醣類攝取,包括含糖飲料、精緻澱粉、太甜的水果等等,多吃原型食物、避免飲酒養成規則的運動習慣,控制體重才是預防胰臟疾病最好的方式。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醫護救命卻難自救?名醫高國晋辦公室倒地亡 重症醫揭「5大猝死原因」
科展驚見高中生做「1.5奈米」!全場愣:比台積電還強?
日月光爆員工輕生…他遭「公司約談」後失聯!妻心痛討真相:找到時已僵硬
更新時間 2025.07.22 20:30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