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 Logo
Sponsor Logo
新北市警局宣導圖示,提醒民眾切勿將SIM卡或手機門號交給他人使用,避免涉入詐騙案件
新北市警局宣導圖示,提醒民眾切勿將SIM卡或手機門號交給他人使用,避免涉入詐騙案件

【生活特輯】當心「eSIM/SIM卡詐騙」! 手機門號也可能成為詐團工具

近期的實際案例,一名婦人在 Facebook 點擊親子活動連結後,誤入詐團設立的假投資平台,初期出金獲利後,遭誘導投入更多資金,甚至以房貸方式籌資並多次面交資產。詐團更進一步要求其寄出 SIM 卡、金融卡與手機,供操作網銀帳戶,最終損失逾百萬元。又,一名民眾因急需貸款,經同事介紹加入LINE 群組聯繫貸款專員,遭對方指示前往電信門市申辦多組eSIM 門號,並要求提供身分證件與QR Code。被害人未察覺異常,依指示配合操作,直至對方失聯、門號被通報為詐騙電話才驚覺受騙。

查緝人員於偵辦案件,現場查扣假冒公司用之名片、SIM卡、申辦門號資料影本等相關證物。
查緝人員於偵辦案件,現場查扣假冒公司用之名片、SIM卡、申辦門號資料影本等相關證物。

新北市警局詐欺防制辦公室提醒慎防eSIM/SIM 卡詐騙四大關鍵:

一、門號即身分,eSIM/SIM 卡不可外借。

二、出現「穩賺不賠」、「帳戶需驗證」等字眼務必警覺。

三、任何要求寄送卡片、手機、拍QR Code 者,務必拒絕。

四、若懷疑受騙,立即撥打165 反詐騙專線或向警方報案。

根據《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15 條,電信事業與用戶簽訂電信服務契約前,須確實核對申請者之身分,否則將面臨最高新臺幣200 萬元之罰鍰。警方呼籲各大電信業者落實身分驗證機制,嚴防人頭門號淪為詐騙工具。同時提醒民眾,任何交付eSIM/SIM卡行為,都可能涉及幫助詐欺取財之罪嫌,將面臨法律責任。切勿因貪圖好處或順從指示而轉讓門號,否則不僅財產受損,更可能觸法受罰。

打詐沒有奇蹟,只有警覺與行動。新北市警局詐欺防制辦公室呼籲民眾:不因貪念而上鉤、不因恐懼而誤信、不因便利而交出自身資料。提升防詐意識,是守護自己與家人最關鍵的第一步!(專企)

更新時間2025.10.31 12:43 臺北時間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