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廣告

廣告

結合家鄉田中「米倉」 老皂廠華麗轉身

記者|鏡新聞

機器聲伴隨著各種淡淡香氣,運轉七十五年的肥皂老工廠,依舊有活力的生產著,客戶指定的產品,經過攪拌的皂液,就像勾芡一樣慢慢變濃稠,最後像極了玉米濃湯,這是製作香皂最關鍵階段,一沒控制好皂化不完全,入模就會油水分離或難成形。

第三代陳聖文:「溫度的話,我們大概會維持在45度左右,讓它保持一個低溫皂化的狀態。」說起話來溫和敦厚的陳聖文,是肥皂工廠第三代接班人,學企業管理的他,原本跟學長在台北當街頭藝人,後來學長要畢業了,逼得他得提早面對現實。陳聖文:「他(學長)就問說有沒有要繼續,往音樂這條路發展,有的話就繼續,沒有他可能就找其他搭檔,等於我在那個時候,就是被強迫要去決定說,我未來要走哪一條路,衡量之下還是會覺得說,回來把這邊做好,畢竟這個是自己家裡的東西,它還是有一個責任感在。」

於是六年前27歲的他,肩上就扛起家族事業的擔子,這是從阿公手上誕生的香皂事業,原本阿公是國小老師,光復後日文不能教了,1947年有化學基礎知識的他,便轉行做起肥皂,當年他們以香皂、洗衣皂、酒粕皂聞名,一做就是一輩子,直到換阿嬤跟爸爸掌管後,工廠漸漸走向代工。(完整版請觀看影片)

「鏡新聞」已在MOD508台與YouTube頻道同步播出。

更新時間 2022.06.17 21:50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