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捷克的帕弗哈斯四重奏將於10月22日於台北國家音樂廳獻上舒伯特最經典的《死與少女》。(鵬博藝術提供)
鏡週刊 2025.10.03 10:00 臺北時間

古典樂界米其林三星! 帕弗哈斯四重奏來台再現傳世經典

記者|鏡週刊

來自捷克的帕弗哈斯四重奏,睽違7年再度訪台!10月22日他們將首度於台北國家音樂廳獻上舒伯特最經典的《死與少女》。帕弗哈斯四重奏以此曲蜚聲國際,摘下英國《留聲機雜誌》年度唱片大獎,帕弗哈斯四重奏表示:「我們致力於成為古典音樂界的米其林三星,為注重細節、追求非凡體驗的聽眾帶來最佳饗宴。」

帕弗哈斯四重奏以技藝精準、富有故事性,以及激烈具有活力的詮釋風格聞名樂壇,一如樂團成員的個性,訪談時演奏者們互相接話,插入新的想法,有時還會開啟全新的對話。《死與少女》對於帕弗哈斯四重奏別具意義——它不僅是帕弗哈斯四重奏成團後挑戰的第一首作品,更不同於其他樂團常以誘惑、性愛的寓言角度切入,而是用「戰勝命運的過程」為主軸來詮釋。

創團元老、大提琴手雅盧塞克:「雖然愛與死亡在這首曲目中並行,但我們感受到更多的是一種令人畏懼的絕望與無助,以及縱使無法戰勝命運也要抗爭的意念。好比第二樂章便瀰漫著死亡與空虛的濃厚氣息,因此詮釋時,我們傾向賦予更多戲劇張力,探索力度的極限,有時甚至會犧牲甜美的音色,又例如第四樂章,我們用一氣呵成的方式推進音樂,彷彿從天堂直接俯衝地獄,在我們的詮釋中,甜美已無處可尋。」

帕弗哈斯四重奏以技藝精準、富有故事性,以及激烈具有活力的詮釋風格聞名樂壇。(鵬博藝術提供)

帕弗哈斯四重奏有自成一格的合奏練習模式,其稱為「慢燉」(slow cooking)—練習時僅專注於少量曲目,深入挖掘每一個音樂細節。「我們通常花7到10天專心練習一首曲目,每次約3小時,之後會安排幾場小型的演出,藉由舞台的實戰經驗強化團員之間的默契;「練習—小型演出」的模式會重複好幾次,直到達成我們心中理想的標準。如果發現某首新曲目開始出現在我們的音樂會,就代表我們正『慢燉』它。不過貝多芬的作品,至今仍難以臻於我們心中完美的境界。」

「除了德弗札克以外,貝多芬是我們最喜愛的作曲家,他是天才中的天才。我們樂團每隔一至兩年就會練習一首貝多芬的作品,像是先前不斷演奏的《大賦格》,以及這幾年開始著手的Op. 135。在練習貝多芬作品之前,我們會完整分析樂曲,但每當理解貝多芬晚期作品的結構是如何與主題融合時,就會覺得貝多芬的才能是來自另一個世界,很難以言語描述其複雜與偉大。我們肯定有一天將會錄製貝多芬的作品,目前還沒到那個時候。」

帕弗哈斯四重奏取名自捷克作曲家帕弗哈斯(Pavel Haas, 1899-1944),他1941年在泰瑞辛城被納粹逮捕入獄,3年後悲慘地死於奧斯威辛集中營,留下3首精彩的弦樂四重奏。帕弗哈斯四重奏創團23年迄今,錄製的11張專輯張張獲獎,6度摘下英國《留聲機雜誌》大獎、2次BBC音樂雜誌音樂獎,以及多次年度金音叉獎,其輝煌成就同期樂團難以企及;2022年,帕弗哈斯四重奏更被英國BBC音樂雜誌評為史上10大最佳弦樂四重奏之一。

相關文章

融合古典與當代 大提琴家馬友友獨奏會9月登場

伊莉莎白皇后大賽新科首獎得主來台 梅爾森透露得獎後這事最難

首度與曾宇謙合體 荷指揮大師來台演繹布拉姆斯名曲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