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謹亨在臉書發文分享案例,一名患者在7月初切片確診攝護腺癌,原本計畫6至8週後接受達文西攝護腺根除手術,然而,患者習慣服用阿斯匹靈,手術前雖經醫師千叮嚀萬交代,仍未在手術前一週停藥,導致手術必須延後至8月23日後,時序進入農曆七月,也就是民俗稱的「鬼月」,患者一度決定取消手術。
冷靜思考後,患者擔心腫瘤拖延會惡化,臨時決定照常開刀。幸好院方當天排程較鬆,呂醫師臨時加刀,手術順利完成,病人術後恢復良好,也慶幸自己沒有因迷信而延誤治療。
分享完個案,呂謹亨以科學實證角度分析。根據台灣社會學者研究,民眾因農曆七月延後手術或重大醫療行為,是普遍的文化心態,但目前並無證據顯示農曆月份與手術成敗有直接關聯,不僅台灣大型研究證明,鬼月與非鬼月進行心臟或癌症手術的死亡率無顯著差異,國際研究亦顯示,月相、星座或「13號星期五」等迷信因素,對手術風險同樣無影響。
不過,呂謹亨提醒,心理因素不可忽視,若患者或家屬因迷信而焦慮,反而可能延誤治療時機,影響預後。他表示,臨床建議緊急手術不可拖延,延誤會直接危及生命;選擇性手術則可依病情討論時間,在尊重信仰下兼顧醫療需求,醫療團隊應尊重患者文化信念,並透過科學教育降低迷思,避免延誤治療。呂謹亨最後強調:「鬼月不可怕,延誤才可怕!有病應即早治療,與醫師討論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