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2.06.09 20:15 臺北時間

曾為民主風向球 回首台港《蘋果日報》興衰史

記者|吳雅婷、彭志華

香港和台灣的《蘋果日報》,在停刊一年之後,現在就連台灣「蘋果新聞網」也宣布易主了!能不能保留「蘋果」原味很難說,但回顧台灣的「蘋果史」,可以回推到2003年5月,當時靠著勁爆、腥辣的新聞題材,橫掃國內各大媒體,首日零售量更超越當時台灣所有報紙零售總量!不只改變媒體生態,也把特有「狗仔文化」帶進台灣。儘管惹出不少爭議,但也因為敢於揭發真相,藍綠都敢惹,因此被視為新聞自由的代表!

在一片加油聲中,2021年6月23號,在香港人心中,和自由民主畫上等號的香港《蘋果日報》正式走入歷史。前香港媒體人曾志豪:「(《蘋果日報》)在香港被幹掉了以後,我們也知道香港的新聞自由也就垮掉了,來到現在台灣其實也是最後一個堡壘了,但我們也知道早晚也要把它賣掉。」

創刊26年的香港《蘋果日報》,因政治原因而熄燈,但為香港和台灣的媒體產業掀起的不只是陣陣漣漪,回顧2003年5月3號,《蘋果日報》登台,靠全彩色還有低價策略,首日零售量超越當時台灣所有報紙零售總量,特有的「狗仔文化」,讓達官貴人、影視紅星等又愛又恨。

跟拍爆料,挖掘明星藝人、政治人物隱私,甚至派記者臥底踢爆業界秘辛。《蘋果日報》臥底記者(《蘋果的滋味》):「總共是五小時,估計約六瓶白蘭地,客人很粗魯的就是要逼小姐喝酒。」各種令人咋舌、遊走法律的爆料,一再試探新聞底線,「煽情」新聞緊抓觀眾胃口,但也不是全都負面,拍過《蘋果日報》興衰史的紀錄片導演,最有感。

《蘋果的滋味》紀錄片導演李惠仁:「如果你做的新聞剛好是老闆的朋友,或是跟公司有利益衝突的,我相信應該很多人會想辦法來抽新聞,可是在《蘋果日報》這個部分是絕對不可能,包括當時業務部想要去抽新聞,被黎智英講說你再這樣我就叫你離開。」

挺記者揭發真相,捍衛新聞自由,也因為「很敢說」,被視為媒體風向球,如今香港、台灣蘋果接連停刊,連僅存的台灣蘋果新聞網也宣布易主,蘋果還能不能保留這一味?外界緊盯。

「鏡新聞」已在MOD508台與YouTube頻道同步播出。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