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自己過去專注於做事勝過人情世故,現在的吳侑勳不管是訪問與拍照,多次要求以團隊為主。
鏡週刊 2025.10.14 05:40 臺北時間

服務移工拚上櫃4/番外!東聯互動的「未來」 竟然就在員工休息室隔壁

記者|鏡週刊

本月16日將上櫃的東聯互動,短短3年就成為台灣移工匯兌龍頭,日前董事長吳侑勳接受本刊專訪,暢談後發先至的關鍵心法,並透露下一階段成長引擎。有意思的是,位於土城中央路商辦大樓三樓員工休息室的隔壁辦公室,藏著東聯互動的「未來」!

如果沒跟東聯互動董事長吳侑勳直接交談,遠遠相望,會有一種距離感;只要與他開懷聊起天,就會發現與想像截然不同,談到事業經營,他冷靜分析以對,而面對創業後的挫折,他直言不諱,「那不算失敗,營收也有兩位數成長。」但流量無法變現是事實,也因為這段經歷,讓他變得柔軟。

東聯互動董事長吳侑勳一創業,當初取名對標世界級企業「西聯」,也展現其抱負。

堅持不懈怠的驅動力是因為熱衷名聲?還是利益追求?他低頭苦思了一下,「都不是ㄟ。我一個月花費不到一萬元,拿的手機還是iPhone 12。上櫃帶給我最大的突破是:我實踐了一個從無到有的商業模式,而非只是fit in於大公司內一個工作者。」從吳侑勳的剖析中,顯見他還蠻認識自我的。

他用8個字來期許自己和團隊:「否定自我,超越期待。」相同以往的是,吳侑勳對自己和團隊一樣要求,「做100分只敢說20分」,因為永遠都有人比你更努力、更優秀;不同的是,「我現在懂得稱讚同仁了,但要真的(做出成績)能被稱讚,」他笑著說。

這份自我要求來自過去經歷使然。「以前為了快速增長(Rapid Expansion),許多企業用很多方法刺激消費者,結果發現東西不是他要的,無法解決他的問題,我覺得這樣的商業模式是無法持久的。全球金融科技市場頂尖公司也都驗證了這樣的情況。」他說明。

吳侑勳進一步解釋,「要sustainability(永續性)或sustainable growth(永續成長),跟你的商業模式有極大關係,更上層是策略性判斷。因為通常要有一定的base(基礎)之後,才能確定這條路的結果是對的,過程中當然會有很多懷疑,你就會自我驗證。」只是,這段驗證過程很孤獨,而且很痛苦,因為每天都在自我否定中度過。

專訪當天的節氣當好是「秋分」,他跟我們分享一個想法。「隨著大自然節氣,你該休息,要收。我就開始想,古人的節奏也蠻有意思的。這是我以前無法想像的,現在跟多元、多國籍同仁互動學到很多,以前的我可能更專注於事情,現在我會先去關注每位同仁。」

「你說自己講一百遍,那是從你的角度,從對方角度來說,是第一次聽到,」他繼續解釋,「用各種方法加速他的理解,溝通目的是讓對方聽進你想要他聽進去的話。你講他聽不懂就換我白講。現在這件事情在我的工作中佔很大比例。從一開始的不厭其煩,到後來讓自己習慣的過程,也是一種成長吧!」對目標導向的他來說,不要焦慮很難,但至少目前能做到不要糾結,給自己一點留白的空間。

他對著我們又分享了另個思索許久想通的道理。「對於過去跟現在的事情,你要看見了才相信;可是對於未來的事情,你可能必須要相信才能看見。」吳侑勳的解釋,其實是兩次創業帶給他的體悟,因夢想而偉大其實是有跡可尋的。

有意思的是,我們正在一樓大廳等待上樓專訪時,在牆面上顯示各樓層公司名牌上,發現了一家稱為「東聯未來(Eastern Union Future)」的企業,恰好就位於東聯互動員工休息室的隔壁辦公室。詢問吳侑勳,這家公司是否跟東聯互動有關?他笑而不答,但也沒有否認。

上網一查發現,這家成立於2025年的「東聯未來(Eastern Union Future)」,是這麼介紹自己的:數據驅動金融未來。該公司來自金融業、科技業與上市企業的跨域專業團隊,專注於結合AI與資料技術的金融科技創新;與總部位於紐約公開發行公司S&P Global(標普全球)合作且整合金融數據,提供美股資訊與選股策略模組功能APP服務,目前市場覆蓋包括美國、中國和日本等5個國家。

因提供移工匯兌服務、進而進軍資本市場的新創公司—東聯互動的「未來」,原來就這麼近在咫尺,其雄心與市場布局卻早已放眼全球。

相關文章

服務移工拚上櫃2/聘逾4成外籍員工與移工搏感情 揭東聯互動迅速壯大密技

服務移工拚上櫃1/銀行「一顧慮」放棄移工匯兌市場 東聯互動接手大商機

服務移工拚上櫃/手機一按移工跨境匯款秒入帳 大咖股東加持東聯互動搶攻海外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