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間反詐騙協會宣布,由協會負擔訴訟費及裁判費,協助8位受害人對Meta公司提告求償,創全台首例。(台灣民間反詐騙協會提供)
鏡週刊 2025.09.15 16:20 臺北時間

政經名人紛淪詐騙廣告主角 反詐協會助受害人向Meta求償逾千萬

記者|鏡週刊

台灣民間反詐騙協會今(15日)召開記者會,宣布由協會負擔訴訟費用,協助8位受害人向臺北地方法院提出民事告訴。協會表示,受害人因在臉書看到假冒名人與企業帳號的詐騙廣告而受害,財損總金額達58,375,898元。律師團表示,將以各被害人受騙金額的20%作為求償標的(11,675,180元),向Meta依《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公平交易法》《消費者保護法》《民法》請求負連帶賠償責任。

協會理事長許良源指出,據警方統計,去年9月至今年2月,假投資詐騙案件數高達22,892件,總財損約427億元,占整體詐欺案件財損的66%。其中,94%的受害者透過網路接觸詐騙資訊,主要來源即為臉書社群平台上的詐騙廣告。

協會常務監事兼法律委員會召集人李禮仲法學博士表示,律師團成員為蕭奕弘、宋重和、徐翌菱等三位律師,這次訴訟準備歷時近四個月,期間將近60位受詐騙當事人與協會接洽,經過初步篩選後,團隊陸續與近20位被詐騙受害人以面談、視訊、電話等方式了解受騙經過,在考量現實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團隊決定先行協助其中8位被害人提起訴訟。

8位受害人分別於民國113年至114年間,透過臉書接收到冒用知名人士及企業名義的投資詐騙廣告,包括冒用吳淡如、鄭弘儀、蘇姿丰等知名人士、冒用486先生、85克當沖日內波日記等知名粉專及冒用「國泰」知名企業品牌之字樣與商標圖案。

受害人H先生在記者會上指出,他是在臉書看到冒用蘇姿丰名義的免費贈書廣告,誤信後下載山寨版的APP投資,被騙金額超過73萬美元。他沉痛表示,臉書不能只收廣告費,卻對虛假廣告審查不力,放任國人受害。

受害人A小姐則是在臉書上點擊冒用486先生名義的廣告,加入LINE群組並下載假APP,最終以現金交付與轉帳方式損失超過新台幣320萬元。她表示:「我從未想過臉書這麼大的平台竟隱藏著如此多的詐騙廣告,現在每天都睡不著,還因此看了身心科,更不敢讓家人知道,非常痛苦。」

D小姐是在臉書分享旅遊照片後,收到假冒企業家的留言,引導她加入LINE群組並進行投資,最終損失超過新台幣90萬元,她表示一度想不開,所幸警方協助才逐漸走出陰霾。

長期遭詐騙集團冒名的台綜院創辦人劉泰英也應邀出席,呼籲政府與平台業者應正視詐騙問題,不能讓無辜民眾的積蓄與信任被詐騙集團輕易奪走。

協會理事長許良源也表示,除此次提告臉書,針對打詐、阻詐、防詐,協會已擬定眾多工作計畫,感謝各界人士拋磚引玉捐款贊助,支持協會落實工作目標,共同為國人打造安全無詐的生活環境。包括石原慈善基金會創辦人石原智博100萬元、亞太集團總裁楊振豐50萬元、昇恒昌公司50萬元及昇恒昌公司總經理江建廷50萬元。

相關文章

政府推動「健康台灣三箭」中醫扮要角 何志偉攜桃園議員出席義診活動致謝

能登與花蓮震後工藝復興展 跨越國界展現文化重生韌性

財劃法3分鐘強闖藍白搞烏龍怪政院 台南、高雄成祭品他呼籲理性討論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