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金昨(14日)在臉書發文指出,這名爸爸曾是意氣風發的商人,但因漸凍症逐步失去行動力,「在他人生最巔峰的時候,一步步地將他困住,先是沒辦法走路、沒辦法自己進食,到最後,連呼吸、說話都成了一種奢求。」
父子倆的溝通方式,是靠一塊特製的注音板。兒子唸出注音,父親以「眨眼」來選字,慢慢拼湊成完整詞句。陳志金形容:「我經常看到兒子很有耐心地蹲在床邊,彷彿回到童年學注音的時光,只是這次,角色互換了。
有一天,父子照常透過注音板對話,當兒子唸到「ㄅ」時,父親眨了一下眼;「ㄆ」沒有反應;「ㄇ」又眨了一下。兒子耐心地笑說:「爸,沒關係,我們再來一遍!」而最後,爸爸拼出了「ㄅㄚˊㄉㄧㄠˋ(拔掉)」兩字。
瞬間,氣氛凝結。兒子臉上的笑容消失,眼眶泛紅卻沒哭,只是緊緊握著父親的手,輕聲在耳邊回應:「爸,我懂了。」
幾天後,在兒子的同意下,醫療團隊協助拔除維生系統。數小時後,父親心跳停止,兒子仍陪伴在旁,沒有歇斯底里的哭喊,只有無聲的淚水。
陳志金回憶,當時拍拍兒子的肩膀問「你還好嗎?」兒子看著爸爸回答:「這不是我的決定,這是他教我的最後一課:如何有尊嚴地說再見。我知道,這是我能為他做的最後一件事了。」
陳志金感慨,加護病房見證過許多奇蹟,而這一次的奇蹟,是「愛與勇氣」帶來的善終。生命的最後,不必轟轟烈烈,有時候,只是愛與尊嚴的寧靜交會。
相關文章
柯克遇害案新細節「22歲嫌犯藏槍訊息曝光」 左翼團體遭疑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