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安德斯是凱特與前夫、也是名導演山姆曼德斯(Sam Menders)所生的兒子,似乎受到父母的薰陶,走入這行也讓人不太意外。但是凱特說喬從19歲時,因為上了編劇課才開始寫這故事,她卻一直沒有想到要合作,直到劇本進入了開發階段,她才恍然大悟,她想要執導這部片,「只有老天曉得,我待過夠多的電影拍攝現場,我知道什麼有用、什麼不管用,我也跟夠多演員一起合作過,我猜我知道自己可以說什麼,是有一定的直覺曉得什麼有幫助、什麼沒有。」
當案子在開發過程中,凱特溫斯蕾陪伴著喬安德斯,尋找合作夥伴,到最後終於成形的階段,嚴肅考慮該找誰當導演時,她忍不住跳出來,「我對他說,『我放不下。我想不能把這案子讓別人拍。』他反問我,『妳這是什麼意思?』」她覺得如果讓其他人拍,這就會變成他們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所以我說,『我想要執導這部片。』」
她說過去的一些經驗,也啟發了自己,像是英國導演法蘭西斯李(Francis Lee)、美國導演陶德海恩斯(Todd Haynes),從這兩位身上學到很多,還透過跟很多創意人的談話與分享,得到很多想法,「身為女性的第50個年頭,我執導了我的第一部作品,我覺得很棒,感覺很好。」
她一直支持兒子喬安德斯的興趣,「他一直都是很棒的作家,他寫些很有意思的東西。不管我們去哪裡,他身上都有一本筆記本。不管是週日、去朋友家、放假時,都會有一本筆記本。他在劇本寫作課上有了一些收穫,對於在做的案子都非常保密。直到劇本課程結束後,他對我說,『媽,我寫了一些東西,妳想看一看嗎?』還說,如果寫的很爛,請拜託不要講出來。我說,『好吧,我不會撒謊,但我也相信不會爛到哪裡去。』」
凱特溫斯蕾說身為母親,都一直在關注小孩所做的一切,「從他上學到寫作、到詩歌創作、到劇本,我知道這就是他的作品,是他寫的。我立刻讀完了,告訴他,我真心認為應該拍成電影才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