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土生土長的林敬堯(右)與李姝慧推薦飯桌仔能吃到道地旬味。
鏡週刊 2025.08.17 09:40 臺北時間

【台南老饕帶路】一尾魚一碗飯 老台南人的飯桌仔

記者|鏡週刊

台南有個地方叫做「沙卡里巴」(康樂市場),音譯自日文「盛り場」,指的是熱鬧的地方,曾經是台南小吃的集散地,後幾經失火而沒落,不過,仍有些老店留在現場。一早,我們跟著「宅涮涮鍋」老闆林敬堯與「立偕生活文化」行銷企劃副總李姝慧二位資深台南囡仔,一起走進人氣最旺的「基明飯桌仔」。

飯桌仔看似北部的自助餐或清粥小菜,不過仔細看卻都是在地的台南家常老菜,沒有央廚,老闆每天上市場新鮮採買,吃的都是旬味。像是過了榖雨還未立夏之時,餐盤上就端出金瓜煮青豆、洋蔥炒肉、豆豉苦瓜。

「豆豉在台北叫蔭豉仔,但在台南我們講豆苞。然後這裡的苦瓜用肉湯去煨過,吃起來苦甘苦甘的。」李姝慧說。「飯桌仔的重點就是飯,飯一定要煮得好。」林敬堯說,他指著一盤青菜介紹:「這是白芥蘭,我在台北很少看到,但在台南,無論是炒沙茶牛肉、薑絲羊肉幾乎都用白芥蘭,口感特別細嫩。」說完大口的把思鄉情一起吃下肚。

來這裡的年輕面孔不多,可說是老台南人專屬的早午餐,拿完菜,搬把紅椅頭併桌一起吃,不時還會碰到在地總鋪師或文史工作者。大家通常是二碟小菜一碗飯,內行絕不會漏的是挑一尾魚、再點一碗魚湯。吃了幾十年的老客人透露,他們家的魚相當新鮮,尤其是海魚,都是一大早去港邊拿的,或清蒸、或煎炸、紅燒,每天都不同。

熟知海鮮的林敬堯挑了鮸魚,「我們有句俗語說『有錢呷鮸,沒錢免呷』,鮸魚的肉質很細,魚皮充滿膠質,QQ的。」紅燒之後更是把鮸魚的彈牙鮮嫩給逼了出來。聽我們大嘆沒有點到魚湯,阿姨立刻舀了一碗無料的清魚湯來,沒有魚肉,一樣鮮甜,有的是一甲子的人情味。

相關文章

【台南老饕帶路】這粽子清晨限定 神祕液體引出土豆糯香

【高雄餐車地圖】轉動吧!我的夢想三輪餐車(宵夜篇)

【高雄餐車地圖】讓餐車文化改變城市風貌

即時新聞